第A5版:宁波人文地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2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桥头纳凉

桂林桥上讲大道

悠闲自得

夕阳西下时

老人把河水浇在桥栏上,提前为晚上纳凉做准备

古香桥是俞家人气最旺的桥

一位女子走过仙圣桥

    桂林俞家,是指海曙区古林镇俞家村,而不是广西桂林那边的。桂林俞家,因北宋时俞氏迁此聚居,且遍植桂树而得名。

    俞家是个典型的江南村落,一条塘河穿村而过。从西往东,古香桥(西津桥)、桂林桥 、东汇桥、井弄桥、仙圣桥等古桥横跨河中。

    俞家古桥都用石材建造,构架类似,历经风雨洗礼,桥板已被脚步磨出光泽。如果没有桥上刻下的桥名,古桥在外人眼中难以分辨,但村民们却对古桥如数家珍,每座桥名背后的美好寓意和传说,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他们的心里。

    一座座沧桑的古桥是连接俞家南北的交通要道。桥在人们概念里是为出行提供方便,但一到盛夏,它的功能不仅仅是行走的通道了,桥头的夜色会焕发出饱满的人文内涵,人们聚集在这里,乘风凉,讲大道。因此,桥头往往是一个民间信息港。

    俞家村人对古桥有一种剪不断的情结,许多人在古桥上来来回回不知走了多少遍,从年少到白头,他们视线一直没有远离过家门口那一座座古桥。同时,古桥也见证了一代代俞家人的生活状态。

    据80多岁的俞老伯介绍,桥头纳凉是村里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太阳下山后,枕河而居的热心村民会自发地从河里打几桶河水上来,泼在桥板和桥栏上,提前为晚上纳凉做准备。晚饭后,有的人泡上一杯茶,有的人背着躺椅,有的人拿着扇子、领着小孩,来到桥头,边享受河面上吹来的凉风,边来讲讲大道。

    乘凉的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一开始,只有一两个人开腔,大家都是听众,但随着话题的深入,听众也参与了进去,自然而然成了“桥头老三”。桥头上所聊的话题无关风花雪月,也不浓烈,其内容大多是“阿国的孙子今年也要上小学了”、“隔壁人家的媳妇下个月要生小孩了”、“阿伟家今年的西瓜卖得发财了”、“阿二儿子考上一本了”这样一些事。这些话题听起来像流水一般,却像一根无形的纽带,连接着乡情。当“老酒包”碰上“老酒包”,那就更热闹了,他们往往趁着酒兴,为一个小小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激动时,用扇子猛拍大腿,以示自己观点的准确。但当脸上红晕褪去,双方会相视而笑。就这样,大家说说笑笑,你一句我一句,直到蛙声四起,茶杯见底。此刻,月上枝头,人也凉快了,大家就各自回家。

    这个季节,乡村桥头纳凉的景象随处可见,这种消暑方式更像是一场露天沙龙。在这里,能够品味乡间淳朴的味道,更能接近生活亲切的底蕴。

    记者 胡龙召  文/摄   实习生 王思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