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2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交通跑出“加速度”

“超级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雄姿。 宁波市交通局提供

    宁波向海而生,因港而兴。

    70年来,宁波交通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推动港口由小变大、公路由线到网、铁路由末梢到节点、民航从无到有、运输从单一到立体的巨变,实现了大港梦、机场梦、高速梦、高铁梦和地铁梦,确立了国家交通枢纽地位,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日新月异的出行服务,为宁波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昨天上午,我市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总结回顾了宁波交通运输事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港口

    从内河到蓝海,宁波舟山港成全球第一大港

    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70年代初,宁波港口处于恢复生产阶段,仅是一个囿于甬江口的内河小港。1973年,宁波率先掀开港口大建设大发展序幕。到21世纪初,宁波港年货物吞吐量、年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1亿吨和100万标准箱。

    2006年,宁波、舟山两港开启了一体化大发展的新篇章,到去年年底,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稳居全球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600万标箱,跃居全球第三,宁波舟山港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港。

    公路

    从线状到成网,建成“一环六射”骨架高速公路网

    宁波三面环海,东海、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四大天堑阻隔宁波与周边联系。新中国成立初,宁波对外通道少,市内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境域内公路通车里程仅有242公里。

    1996年,沪杭甬高速公路宁波段建成通车,这是浙江省历史上首条高速公路。进入21世纪,宁波交通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先后建成投用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一批对外高速通道,形成了“一环六射”高速路网格局,宁波从交通末梢一跃成为交通枢纽。

    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11295公里,公路密度115公里/百平方公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速公路里程567公里,农村公路里程9775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及全市1小时交通圈。

    铁路

    从末梢到节点,全面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

    铁路历来是宁波综合交通发展短板,市域内仅有一条萧甬铁路,地位上处于末梢。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紧紧抓住全国铁路大建设机遇,推动宁波在铁路方面从末端到枢纽节点的历史跨越。

    2009年,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宁波一跃成为浙江省两大枢纽之一。2013年,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杭甬高铁正式开通,宁波进入高铁时代,成为南北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并全面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

    在此基础上,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铁路宁波站以及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新货运北站先后投用,确立了宁波“内联外通、南客北货”的铁路枢纽格局。此外,宁波至余姚、绍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进一步完善了铁路客运网络。

    目前,宁波铁路总里程达350公里,由原来的全国铁路末梢上升为“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是全国50个铁路枢纽之一。

    民航

    从航站到产业,全面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民航走过了从小航站到4E级国际机场的辉煌历程。1984年通航,1992年对外开放,1996年客流量突破百万人次,1998年开通国际货运,2005年升格为国际机场,宁波航空事业稳步发展壮大。2016年,宁波空港货运吞吐量首次突破10万吨大关。去年,宁波机场客流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成功跻身国际大型繁忙机场行列。

    目前,宁波机场共有120条国内外航线,通达78个国内外城市,形成了以宁波为起点,通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辐射整个东南亚、无缝连接全球的航线网络。凭借机场客流、物流的跨越发展,去年4月,宁波成功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物流

    从平面到立体,全面形成货畅其流的综合运输体系

    从港口看,宁波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宁波舟山港成为全国超大型船舶最大集散港。

    从公路看,全市年公路货物运输量3.2亿吨,周转量471.8亿吨公里,形成了覆盖全国各个省市,中短结合、配套协作的运输服务体系。

    从内河看,宁波内河航道里程927公里,年均运量2000万吨,杭甬运河宁波段实现500吨级通航,水运运力突破1000万载重吨。

    从铁路看,全市年货运量2697万吨。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突破60万标箱,排名全国第3位,内陆无水港15家,常态化班列13条,业务辐射46个城市。

    经过多年跨越式发展,宁波成为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和国家级综合运输服务创建示范城市。

    公交

    从单一到多元,

    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

    70年来,宁波客运发生沧桑巨变。1956年2月,市区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车开通运营,开启城市公交时代。近5年,宁波成功构建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四车一体”公共交通出行体系。

    截至目前,宁波已建成轨道交通1、2、3号线“网络化”运营骨架,运营里程91公里;公交车运营线路1250条,首末站535座,停靠站1.6万个,成为城市交通的“流动血脉”;巡游出租汽车6266辆,网约车1.4万辆,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运输服务;1635个公共自行车网点,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共同填补“最后1公里”空白;乡镇及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5A级。

    中心城区机动化出行乘坐公共交通比例超过一半,公交乘客满意度超过90%,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科技

    从传统到现代,

    “互联网+交通”增强群众获得感

    交通科技发展迅速,智能交通技术、绿色生态技术、软科学决策支持研究等服务于行业发展实际。城市公共交通清洁能源、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70%,出租车清洁能源比例达95%以上。港区224台龙门吊“油改电”,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万多吨,现在港区电力驱动龙门吊达到400多台,全部实现了能源清洁化。

    宁波舟山港成为全国首个集装箱进出口“全程无纸化、可视化”的港口。宁波还建成了智慧交通平台,对辖区内的路网、运输进行全天候监控服务。

    此外,宁波的公众出行信息更加精准,移动支付、刷脸进站……各类便民应用实现“买票不出门、出门不问路、堵车不用急、候车有提醒,一卡通行、一键搞定”,出行更加省时、省心。今年,宁波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专家对绿色交通城市创建的考核验收。

    展望

    未来宁波将实现

    长三角“1小时交通圈”

    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的交通出行还将更为便捷高效,未来,通过一批跨海沿湾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宁波至长三角核心城市将形成“1小时交通圈”,宁波交通将形成公铁水空综合立体网络,实现多种方式的点到点出行。

    未来,宁波的交通运行还将更为智慧绿色,通过广泛应用5G、人工智能、新能源、区块链等技术,引领带动长三角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实现货车编队行驶、客车自动驾驶等智能化场景。宁波将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交通强国示范城市,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者。

    记者 范洪 通讯员 余明霞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