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们,用教育情怀树立师者典范
你们,用精神风骨写就教师的意义

致敬教师
感谢有你

    全国优秀教师 张立峰:带领“专业”华丽转身

    张立峰,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干了22个年头,从懵懂的新教师起步,张老师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名师”,有着一系列响当当的头衔:建筑工程专业高级教师,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系主任,宁波市土木水利类中职专业教师领头人,首批宁波市优秀“双师型”教师,宁波市“专业首席”教师……

    20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地带领行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从一个不出名的小专业发展成为省内知名的专业,为宁波本地培养了一大批建筑专业人才,为此获得了全国建设领域人才特别贡献奖。

    那么,张立峰又是如何做到的?

    “学无止境呗!”张老师说,尽管自己已经是一名老教师,但依然不断钻研专业,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他先后深入数十家建筑企业学习各种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技能,至今从未间断,常年的坚持才为教学实施和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中,张老师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在学校建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由“工”到“员”岗位能力训练为路径的建筑工程施工的实训模式,同时积极拓展“员”岗位群的校外实训基地,与慈溪市建筑业协会、高等职业院校一起组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职业教育集团,使之成为集产教研、培训鉴定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实训基地。

    秉着对专业浓厚的热情,张老师牵头成立了建筑专业名师工作室,把项目教学、大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教学法在教学团队中充分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老师在“讲中教”,学生在“听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样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各项成绩大大提高。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9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2个,总奖牌数在全国建筑类中职院校中处于前列。2018、2019年在浙江省单考单招考试中连续两年本科人数位居全省第一。

    在张老师的带领下,该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示范专业、国家改革示范校重点专业。

    全国优秀教师 沈海明:怀赤子之心 追教育之梦

    2009年6月,沈海明从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便加入教师队伍。成为宁波市第七中学的一名教师。

    因为敢想敢做,沈老师很快就在同龄教师中脱颖而出。他执教的班级,在每年的区、市音乐抽测中成绩名列前茅;他也在省、市级初中音乐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多个课例在全国、省市音乐教研活动中公开展示。

    除了心怀教育理想,沈老师对公益事业有着满腔热忱。他组织的小蜜蜂义工团,与丽水市庆元县菊隆中学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常去看望当地的留守儿童;大年三十,小义工们来到车站,为坚守岗位的工作者和等待回乡的旅客送去温暖;大家还多次参与城市交通、环保、敬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他的倡议下,小蜜蜂义工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开创了学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新局面。该社团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学生社团。

    2018年8月,沈老师主动申请到鄞州区横溪镇中学支教。具备声乐特长的他,曾带领宁波七中天空蓝合唱团连续三年荣获区、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一等奖。于是,沈老师决定在横溪镇中学也组建一支合唱团。可困难接踵而来,团员没有一个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全校找不到一个会钢琴伴奏的学生。面对眼前的挑战,沈老师并没有退缩,他想尽一切办法,寻找解决方案。

    每一次排练,汗水总会浸湿他的衣衫,但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深情的歌曲演绎,他觉得不管多苦多累都值得。

    付出总有收获。在他的带领下,这支成立不到一年的农村学校合唱团在区、市级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荣获一等奖。“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用双手指挥孩子们唱出最美的天籁,让农村娃成为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利用支教契机,沈老师积极推动宁波七中优质教育资源向横溪镇中学辐射延伸,为努力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宁波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办公室主任,他组织两校各自建立起同步课堂专用教室,名师课堂两校同步进行,实现资源共享;协调两校安排统一的教研活动时间,以联动的方式开展教研;鼓励两校教师合作申报课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借助于七中小蜜蜂义工团的影响力,两校共同开展志愿者活动、服务社会。

    在教育的道路上,沈老师说,他将永怀赤子之心,逐梦前行。

    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 潘林佳:不忘初心 让乡村教育的生命线更长

    在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中,浙江省入选5人。奉化区班溪小学教师潘林佳名列其中,她也是宁波市唯一入选的教师。长期扎根于农村,34岁的潘林佳并不感觉苦和累:“铭记着自己从教时的初心,我想用自己的行动,让乡村教育的生命线更长。”

    以脚当车 用心了解每个学生

    2005年8月,出生台州、长于台州的潘林佳从师范学校数学系毕业后进入奉化教育系统,成为跸驻小学的一名教师。

    小学地理位置的偏远超出了她的预期,学校硬件环境也和大学时期相差较远。“我是个很乐观的人。学校里的前辈们传授我教学、生活的经验,我适应得很快,而且渐渐喜欢了这里原生态美丽的自然环境。”回忆起初来乍到的时光,潘林佳语气颇为欢快。为了让自己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当年,通过步行加不多的班车,家访率达100%。2006年,她调至班溪小学,仍然以校为家,常常家访。2011年毕业的仇同学告诉记者,潘老师总是晚上家访,那时候大家很紧张,现在他们觉得很感动。如今即便没有担任班主任,她也能积极跟随班主任,家家户户走访。

    一次家访的经历也让潘林佳印象颇深。一家6口人,挤在只有30平方米的出租房内,灯光黑暗,家具是1平方米的小桌子和2张床。小桌子既是饭桌,也是4个孩子的书桌。每每想起这个情形,潘林佳就感到心酸。她也因此常常告诉学生:趁年少珍惜现在的时光,要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能成就不一样的自我。

    有教无类 用爱关怀“问题学生”

    长期在农村小学执教,潘林佳切实感受到了生源的变化:以前是本地学生为主,现在则以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为主。而后者的普遍问题是,物质条件欠佳,家长不知如何教育孩子或是对教育不够重视。而她坚持“有教无类”——不以成绩差别对待,引导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和习惯。

    小康是个梳着两个羊尾辫的爱笑的小姑娘。她在班级里工作负责,却偏偏爱打小报告,一来二去,她被同学排斥了。潘林佳经过了解得知,小康的妈妈管教孩子过于严格。一次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被妈妈打得腿脚乌青。第二天看到她哭红的双眼,潘林佳立即跟小康的母亲通了电话。晚上再去家访时,她细细地向小康母亲分析考砸的几个原因。“最后,我和她妈妈商量好,坚持每天放学后为小康补课。我也引导她如何与同学正确交往。”潘林佳说,小学毕业半年,小康还常向她请教数学题;高三时,她帮小康准备空姐的面试、把关面试的细节。去年9月,小康顺利通过,还通过视频调皮地一个飞吻感谢。

    以身作则 用行弘扬正能量

    2009年起,潘林佳开始尝试综合实践课。时任校长范伟东带着她和其他老师,做精创新课程。2014年,由她制定的《班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获得宁波市二等奖,班溪小学被评为宁波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先进单位。潘林佳还指导学生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多次获得宁波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2017学年年度考核,潘林佳连续9年优秀,多次获奉化优秀班主任、奉化优秀教师。

    2010年她组建了奉化第一支小学生义工队伍——笋芽儿义工。作为学校义工团的组建者,她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践行身边的公益行动。

    “我还年轻,还可以做得更多。”潘林佳如是说。

    吴彦 斯玲娅

    本版图片由通讯员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