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礼堂清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15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姚袁马村 文化礼堂:

大山深处 有依归

袁马村文化中心由村文体中心改建而来,内有一座现代化剧场。 记者 顾嘉懿 摄

    循陆埠水库上行,四明笼翠,流水淙淙。青山秀水间,一个名叫袁马的古村伫立千年。

    作为明代阁老故里,又是战争年代的红色堡垒村,曾经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区党委、三北司令部机关驻地,袁马村有着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

    2013年,袁马村结合村庄实际,在充分利用村文体中心的基础上,建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礼堂,以此带动多支文艺队伍,开展起多样化活动,赢得村民一致好评。2015年,其探索建立的宁波市首家农村文化礼堂理事会制度更是一次成功的制度创新。2018年,袁马村文化礼堂获评省五星级文化礼堂,开创了“建、管、用、育”新局面。

    有故事的祠堂

    青山下,古色古香的袁马乡风馆夺人眼目。

    乡风馆从原马家祠堂“继善堂”改建而来,1947年前后,这里曾是浙东韬奋印刷厂所在地。

    袁马村党总支委员马再军回忆,当时的袁马村四面环山,松竹林木茂密,村落不大,十分隐蔽,是开展革命工作的优选之地。浙东韬奋印刷厂则是浙东区党委和游击纵队司令部直接创办的一个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单位,约有工作人员50余名,厂里设备十分简陋,多是从敌占区秘密采办、缴获而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印刷厂出版了大量革命领导人的著作、讲话稿,及报刊《时事简讯》《新浙东报》和扫盲课本,引导许多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如今,旧祠堂改为袁马乡风馆。从《慈水马氏宗谱》《蓝溪袁氏总谱》中选辑的家训族规,及袁马村村训六条屏,立于中心位置。“袁马村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马再军说,袁马的名字指向两大姓氏。北宋建炎年间,马氏先祖马之纯随宋高宗南迁,从陕西扶风来到宁波,直到近代,马家人的农具上还写有“扶风”字样。袁氏支系则是为躲元末兵乱,经睦州迁至四明。两家人在袁马和睦相处,才有了今天。历史上,袁马村出过最著名的人物是明嘉靖年间的袁炜阁老,官至礼部尚书、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

    作为阁老故里和“红村”,袁马村文旅资源丰富。乡风馆同时作为村史馆和老式农具陈列馆,就历代袁马村名人的美德故事、红色故事,村民捐赠的农具进行了梳理、陈列,是了解袁马的好所在。

    令人羡慕的剧场

    缘溪行,深入村中心,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场馆映入眼帘。

    “这是我们村文化礼堂的核心和主要活动场所,由以前的村文体中心改建。”马再军介绍,其中由以前村大会堂改建的剧场令十里八乡的村民都非常羡慕。这一剧场位于室内,刮风下雨都可以搞活动,还有现代化的舞台设备和不亚于宁波逸夫剧院的固定坐席,“村民很得意、很自豪的。”

    袁马村文化礼堂有个保留项目,即每年元旦要举办一场村民文化艺术节,已延续了四五年。“我们村以前是洪山乡政府所在地,幼儿园、小学、初中齐备,大家文化素质都挺高的,也多才多艺”,袁马村洪山幼儿园老师、文艺骨干翁凤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年的村晚会,越剧、京剧、快板、小品、打鼓、唱歌等节目都是村民自己排出来的。”

    “袁马村排舞队多次在余姚获奖,也得益于文化礼堂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村民翁桂英说,平时每天晚上,村里的妇女都会聚在文化礼堂核心空地跳舞,老人跳佳木斯操,年轻人跳广场舞,很是热闹。“我们还多次参加市内外各类文化走亲、汇报演出活动,近到低塘历山村、河姆渡翁方村,远到诸暨、开化、桐庐,很多地方都去过。”

    “有了好剧场,也是倒逼我们要把活动搞好。”马再军说,目前村剧院除了年底的联欢会,逢年过节基本上都会请剧团来演戏,以丰富村民生活。这两天,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创作的姚剧现代戏《童小姐的战场》正在袁马村演出,“这个戏刚刚在国家大剧院演过,就来我们这儿,让我们感到很兴奋。”

    制度创新的标杆

    袁马村文化礼堂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制度与理念的创新。

    自2014年举办首届村民文化艺术节后,袁马村便开始积极探索文化礼堂理事制。“简单地说,就是请当地的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文体骨干都进入文化礼堂理事会,一起献计献策,参与村里建设”,马再军说,“我们袁马村有很多外出经商的人,这些人虽然离开了家乡,但都心系家乡。”当年第一次理事会后,成功募集资金13万元,举办了许多至今仍觉得有意思的活动,比如“春色满园”新春戏曲专场演出、“彰显青春新风采,唱响袁马好声音”袁马好声音比赛、“绿色骑行,山水袁马”环陆埠水库自行车骑游大会等。

    2015年12月成立的袁马村文化礼堂理事会,不仅仅是余姚,也是宁波市第一个建立的。为了实现文化礼堂“有人理事、有章理事、有钱理事”,袁马村还编写了详细的《陆埠镇袁马村文化礼堂理事会章程》,明确了袁马村文化礼堂的性质、宗旨和业务范围,规定了文化礼堂理事会的组成、权责及运作方式,理事长会议制度等,同时设立监事会。

    为规范资金管理,还专门制定了理事会财务收支细则,设立文化礼堂独立账户,将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划入该账户,实现专款专用,统一管理。村党总支、村委会则将文化礼堂、欢乐大舞台、农家书屋、文体公园等文化阵地,音响、图书、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等文体设施,以及相关经费、人员均划归文化礼堂理事会统一管理。

    这一制度为文化礼堂创造了许多引入资金的机会,如积极向村集体经济、市财政专项资金、乡镇街道配套资金争取文化工作专项款,畅通联系渠道,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补助;如发动理事自筹资金,全部用于袁马村文化事业发展;又如实行企业冠名赞助,主动与企业接洽,吸纳其为团体理事单位。

    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化礼堂理事会成为袁马村的内生动力,打响了该村在全镇、全市的文化品牌。“如今理事会进入了改选周期,我们希望能将理事队伍进一步扩大,让村民真正成为文化礼堂的主人。”马再军说。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沈映惠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