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上午,志愿者阮佩珍坚持到岗督导。 |
很多小区刚推行垃圾分类时,党员和志愿者成了中坚力量,但垃圾分类的活儿并不好干,很多社区干部挺发愁,上哪里去找这么多的志愿者到桶边督导? 昨天,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一桩事,挺新鲜。鄞州区云龙镇云达社区,垃圾分类这个月刚刚开始实行,但志愿者队伍却从原先的30人增加到120人,为何大家的积极性这么高?记者来到社区实地调查。 社区垃圾分类刚推行半个月 桶边督导志愿者就增加了3倍 9月1日开始,鄞州云龙镇全面实行垃圾分类,云达社区云龙嘉苑作为试点小区率先启动。该小区有拆迁安置房和大龄青年安置房,住户以中老年人居多。 起初,社区只有30名志愿者,半个月后志愿者的数量已增加到120名。为何居民的桶边督导积极性这么高?这要从每一次的入户宣传说起。 “我们是挨家挨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发放垃圾袋。告诉每一个居民,社区马上要实行垃圾分类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要分开,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要专门处理。” 云达社区党支部书记肖爱妹每次上门宣传时,总不忘问一句:“最近社区在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你有没有时间参加?” “好的,有空我就来!”“没问题,闲着也是闲着,算我一个。”让她没想到的是,小区居民都挺配合,自告奋勇报名的居民越来越多。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社区桶边督导志愿者的排班表,细心的肖爱妹给每位志愿者都标注了志愿服务时间。一般,志愿者的桶边督导时间集中在高峰期:7:00-8:00以及16:30-17:30两个时间段。 一线工人来不及脱掉工作服 套上马甲就忙着桶边督导 今年59岁的舒惠明是一名国企退休干部,老家在江西,在社区住了两年。宁波垃圾分类的氛围,让他竖起大拇指。 其实,他住在鼎豪名苑,有一次他带着孩子在云龙嘉苑小区散步,无意间看见一位年轻志愿者推着婴儿车在做桶边督导。每每看见有人来扔垃圾,志愿者就会上前检查垃圾袋。没做好垃圾分类的,志愿者会徒手把垃圾分拣出来,再投入对应的垃圾桶。 “这么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来做志愿者,让我挺感动。看着志愿者这么辛苦,大家都不好意思不分类了。”那次触动对舒惠明影响挺大,第二天他就去社区,报名当志愿者。 除了志愿服务,他还是个垃圾分类宣讲员,经常在志愿者群里给大家打气:“分好一次垃圾并不难,难就难在长年累月地坚持分好每一次垃圾;每一次垃圾分类并不累,累就累在始终如一坚持把垃圾分好。只要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就不难了。” 志愿者多了,社区垃圾分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居民胡己祥经常带着儿女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他坚信,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袁巧梅是一名志愿者,每次参与活动都是“全家总动员”,三代人一起助力垃圾分类。 田俊良是厂里的一线工人,经常下班后匆匆赶来,甚至来不及脱掉工作服就立马投入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就是我的第二份工作,一样要按时打卡,不能迟到早退。” “不能被别人抓小辫子” 志愿者带动家庭垃圾分类 这批志愿者中,已过花甲之年的阮佩珍尤为积极。每天早晚高峰,她都穿着红色马甲,准时到楼下的垃圾桶前,一个火钳,一份宣传单,就开始了桶边督导。实行垃圾分类半个月来,她坚持天天上岗。 “以前我都是睡觉睡到自然醒,现在要当垃圾分类志愿者,5点多就起床去买菜了,给家里人匆匆做好早餐,我就下楼去了。”督导垃圾分类改变了阮佩珍的生活习惯,现在她习惯早睡早起,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督导垃圾分类。 如何劝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老人有自己的一套。“当志愿者,就是嘴巴要甜一点,这样大家容易听进去。”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居民,阮佩珍都会热情点赞。“师傅,这次垃圾分类做得交关赞。”哪怕有小细节分得不当,她都是先扬后抑。“垃圾分类蛮好的,如果下次纸巾能放进其他垃圾,就完美了。”“哎呀,忘记了,下次我一定注意。”居民说。 当垃圾分类志愿者,阮佩珍对自家的垃圾分类要求特别高。每次扔垃圾前,她都要自己检查一遍,生怕出现混投现象。 有一次,她发现老伴把餐巾纸丢进了厨余垃圾,顿时就来气了。“我现在是垃圾分类志愿者,你们要分好类,不然被别人抓小辫子,我就要‘下岗’了。自己都没有做好分类,怎么督导别人?” “好好好,下次我一定注意!”看着阮佩珍一脸的认真,老伴忍不住笑了。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鲍丹萍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