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栏语

    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年铸就辉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联合推出专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走过的70年非凡历程,重温一个个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重要时刻,呈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昭示中华民族阔步迈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新中国诞生

    1949年9月30日,刚刚闭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正、副主席及委员宣布就职。

    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泽东按动电钮,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28年历程。

    升旗结束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举行阅兵式。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由东向西行进,分列通过天安门前。刚刚组建的人民空军的14架战斗机、轰炸机和教练机,在天安门广场凌空掠过。

    阅兵式持续近3个小时,结束时天色已晚,长安街上华灯齐放,工人、农民、学生、市民的游行队伍高举红旗,纵情欢呼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诞生。

    当天,全国已经解放的各大中城市都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10月1日这一天,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新中国的成立,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婚姻自己当家

    1950年5月1日,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实施了。它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几千年来,封建婚姻制度以夫权为中心,要求妇女恪守“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把妇女压迫在社会最底层,并剥夺男女婚姻自由。婚姻不自由是旧中国封建桎梏的一个重要表现,酿成了无数人间惨剧。婚姻法的公布实施使无数受压迫的妇女获得了自由和新生。

    1952年11月和1953年2月,中共中央、政务院先后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开展一次贯彻婚姻法的大规模运动,1953年3月,全国开展了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月活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国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大批基层干部和积极分子,利用报纸、广播、连环画、幻灯、电影、戏剧等形式,在群众中大张旗鼓地宣传婚姻法,《小二黑结婚》《小女婿》《刘巧儿》等戏剧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经过贯彻婚姻法运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封建婚姻制度已被摧毁,广大群众普遍树立起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思想。占全国人口半数的广大妇女从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下得到解放,参加各种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热情高涨,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婚姻法的颁布实施,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婚姻制度和旧有家庭关系的根基,也从根本上触动了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在全社会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促进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转变。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部法律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历史经验,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奠定基础。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新中国成立之前,各解放区就分期分批组织了土地改革。为保证土地改革法的正确实施,从中央到地方都抽调大批干部组织土改工作队,其中吸收了相当一批新解放城市的青年和学生,经过集中培训,认真学习土改法令,掌握各项政策和工作方法,分期分批下到农村开展土地改革。从1950年冬季开始,一场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有领导、有步骤、分阶段地展开了。

    土改后,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到1952年底,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有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要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粮食的苛重地租。

    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一个历史性胜利。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此后,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急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到1951年6月,历时7个多月,先后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五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许许多多的英雄包括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长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同时,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阶层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捐献飞机大炮,慰问志愿军,订立爱国公约,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战。

    1951年7月,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经过两年的相持,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这场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极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上中下游按不同情况实施蓄泄兼筹的方针。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第一个大工程拉开了帷幕。

    1950年七八月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河南、安徽两省共有1300多万人受灾,4000余万亩土地被淹。7月20日,毛泽东批示:“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治理淮河第一期工程于1950年11月底开工。数十万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奋战在治淮工程的工地上。1951年5月,中央治淮视察团把印有毛泽东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四面锦旗,分送到了治淮委员会和三个治淮指挥部,极大地鼓舞了治淮大军的士气。到1951年7月下旬,第一期工程全部完工。这期工程共完成了蓄洪、复堤、疏浚、沟洫等土方工程约19500万立方米(其中沟洫工程土工约1亿立方米),石漫滩山谷水库一座,板桥、白沙两处山谷水库的一部分,润河集蓄洪分水闸一座,其他大小涵闸62处,谷坊155座。

    治淮一期工程的竣工,保证了1951年淮河流域的丰收。满怀喜悦的农民,纷纷给毛泽东写信报告丰收情形。

    1951年冬,淮河两岸人民又投入了治淮二期工程的战斗中。1952年7月,治淮二期工程结束;1953年的治淮工程又开始了紧张的筹备。

    经过8个年头的不懈治理,到1957年冬,国家共投入资金12.4亿元,治理大小河道175条,修建水库9座,库容量316亿立方米,还修建堤防4600余公里,极大地提高了防洪泄洪能力。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