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1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小记

    1

    有一种天才,随便努力一下就获得了奥斯卡。

    显然,屠呦呦不是这一种天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正如她的名字来源,屠呦呦的天才是大地原野的厚积薄发,是一生努力不懈奋发的自然回报。或许是一种天意,也正是她的名字来源,她的一生中的事业,也与青蒿素结了缘。

    时间推到5年前,2015年10月,她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自此,世界记住了她的名字。

    屠呦呦,宁波人,她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如今,她又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荣誉,应该是实至名归,一点也不意外。

    对于这样一种天才,我们在敬仰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佩服。

    2

    说来你不会相信,在获诺奖之前,屠呦呦的名声一点也不在外。这么多年来,她似乎习惯了那种寂然无声的科学研究生涯。显然,这种习惯也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今天的屠呦呦,虽然荣誉等身,虽然已89高龄,但依然默默地站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显然,屠呦呦做到了。也正因为做到了,她才有今天的成就,才有如此伟大的贡献。

    在获诺奖之后的第二年,青蒿素治疗新适应症——红斑狼疮开展临床试验的审批有了巨大进展。

    就在今年6月,屠呦呦与她的团队成员在“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上获得了新突破,并提出了合理应对方案,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按照常理,屠呦呦厚积薄发,功成名就,可以躺在功劳簿里安享晚年了。但她,一点也不。

    有一次,她接受采访时说,荣誉越多,责任越大。科学要实事求是,目前青蒿素抗疟的疗效比较客观,但青蒿素抗疟的药物深层机理还要继续研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何等的科学精神啊。

    3

    今年年初,英国BBC新闻网新版块“偶像(ICON)”栏目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在公布的“科学家篇”名单中,屠呦呦成功进入候选人名单。

    和她一起入围的,还有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及数学家艾伦·图灵。

    值得注意的是,屠呦呦是科学家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也是所有28位候选人中唯一的中国人。

    对此,BBC评论道:“屠呦呦是一位中国药学家。她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在其研究过程中,屠呦呦受古籍启发,公元400年的东晋就已开始利用青蒿应对疟疾。在此基础上,屠呦呦发现并提炼出了青蒿素,并自愿以身试药。现如今全世界约一半人口处于罹患疟疾的风险之中,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不能被低估。”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被筛选锁定——这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一步。对于青蒿素的发现研制,屠呦呦有过较为详细的揭秘:“当我代表‘523’研究团队捧回中国内地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心里就是这样念着,这是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为祖国捧回的一件礼物,更是沉淀着古老文化的中华民族为全人类奉献的一件礼物。”

    “可能有很多人因为诺奖而记住了我,却没有机会深入了解‘523’研究团队,这是由几十个单位的500余位专家组成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团队。试想,没有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又怎么能组织这么多的专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现青蒿素并取得药物研发成功呢?”她说。

    4

    走在街上,你不会察觉到屠呦呦身上的这种责任与担当的力量。在人海中,她就是一位普通又可爱的邻居老太,她不会做饭做菜,家务活全由她的先生李廷钊包了去。李廷钊是她在效实中学的同学。

    她爱吃宁波菜,而李廷钊做得一手漂亮的宁波菜。他们育有两个女儿,也都事业有成。

    开明街26号,一幢如今已经修缮一新的老房子,是屠呦呦的舅舅、经济学家姚庆三的旧居,简称姚宅。这里就是屠呦呦儿时居住成长的地方。

    如今,这座见证了屠呦呦在宁波成长的老房子,已经挂上了屠呦呦故居的牌子,并入选了我市首批历史建筑。

    屠呦呦的父母两家,均是宁波的名门望族。1930年12月,屠呦呦出生。1951年,她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