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慢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展开一场“红色之旅” 这些景点不能错过

镇海口海防遗址纪念馆

中国防空博览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首都北京将举行国庆阅兵,这种氛围下,“红色旅游”掀起了一阵新的热潮,连带着宁波及周边区域一些红色旅游景点的热度也比以往大大提升。本期文旅书香栏目,我们就分别从海、陆、空多个维度在宁波择几处经典红色旅游景点,走上一走。

    海防遗址里的红色足迹

    打卡地:镇海口海防遗址纪念馆

    宁波人傍海而居,此行红色之旅,让记者首先想到的是素有“海天雄镇”“全浙咽喉”之称的海防要塞镇海口招宝山南麓。说走就走!昨天一早便动了身。

    有意思的是,手机导航虽显示已到达此行目的地——镇海口海防遗址纪念馆,但眼前大门上的匾额名称却是“招宝山旅游风景区”,向门卫打听方知纪念馆就在这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里,免费向公众开放,进门右手边便是。

    硝烟已散尽,故垒依旧在。站在大门眺望,可见纪念馆建筑本身就是纪念碑式的人文景观,门口红旗招展,气度沉浑凝重。由于外围是一片水域,游客需走一段50米斜坡,再爬几级阶梯方能入内。颇为贴心的是,纪念馆还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但要预约,且对10人以上团队优先讲解,此行记者算是沾了光的。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可知,这里馆内的陈列是镇海口海防历史陈列,陈列主题是镇海2000余年的海防历史,以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海防战事为陈列重点。

    纪念馆共有7个展馆,除了序厅和尾厅,“海防重镇越千年”“二百余年平倭寇”“抗英血战镇海口”“雄镇锁钥击法舰”“全民抗日雄关魂”5个展馆是重头。虽有楼上楼下之分,但内部总体结构并不复杂,即便没有预约到讲解员,慢悠悠地独自逐个看也颇有意味。只不过要注意,这里的出入口并不在同一处,游览时需注意指向标或及时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

    泥马船、泥铣、万斛神舟模型、古石臼、宋太傅越国公张世杰纪念碑……记者游览过程中感触颇多,不仅看到镇海从“海防重镇”到“现代港城”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演进成因,更体会到了镇海自古以来作为海防要塞、商贸关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以及中华儿女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同时不容错过的是,错落于纪念馆周边的海防遗址、招宝山风景名胜,以及一路之隔的宁波港海员文化中心,这片区域自然、人文景观浑然一体,魅力独具。此外,从附近矗立的展示牌还可看到,镇海口海防遗址纪念馆已被中宣部、团中央等单位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东海舰队战斗精神教育基地等。

    “坑道”里探秘百年防空史

    打卡地:中国防空博览园

    告别镇海口海防遗址纪念馆,记者根据导航行驶3分钟抵达中国防空博览园。颇为“乌龙”的一幕是,走进大门方才发现博览园与纪念馆根本就是“邻居”,且连围墙都没有,步行即达。

    中国防空博览园的建筑外观颇为低调,但大门口立有一座奇特的雕塑,形似利剑拔地而起,直指苍天。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得知这是博览园园标——“金盾利剑”,高度有11米,预示着博览园在2011年开园。

    博览园主要包括序厅、人防坑道展陈和军事体验区三部分,进入序厅后记者倒也没忙着往里走,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先在此了解“防空”的含义,再在环幕影院观看了《防空百年》的教育影片。这部电影从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第一架飞机开始,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越南战争、海湾战争,讲述了军用飞机及防空系统的形成、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看过电影,便进入长长的“坑道”参观防空历史,了解更多防空知识。这里展出的内容分为四大部分——世界防空、人民防空、中国防空和未来防空,主要通过经典战例、科普知识、历史文物等方法介绍,内容真实丰富,有照片、图片、雕塑和大量的防空武器实物,还运用了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争场面。

    尽管在“坑道”里如同走马灯一般,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也让记者长了不少防空的知识和见识,加深了“防空为和平”的理念,仿佛穿越了一次防空历史的时光隧道。

    走出“坑道”,边上就是军事体验区,场地上停着飞机、军舰,还有各种火炮,细细打量下来,原来是分为航空区、航海区、地面防空区和陆战区4部分。如果你有兴趣和时间,可以体验开飞机看家乡、飞机起飞降落、空对地攻击、空对海攻击、空对空攻击,还可以体验驾驶船舰乘风破浪的感觉。

    浙东红村的绿色新姿

    打卡地:梁弄横坎头

    既然此行的主题是“红色之旅”,那么有着“浙东红村”之称的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自然是不能错过的。众所周知,曾是“贫困老区”的横坎头村,在16年前习总书记视察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2月,习总书记还给横坎头村村民们回了信……就在近期,记者再次进村走访。

    进入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型横坎头村标牌,鲜红色的标牌顶端矗立着党徽,庄严而神圣;走进村里,几条平坦的水泥路贯穿了环境优美的村落,沿着村道而行,两侧的果树、茶树等生机盎然。尽管还是初秋,但一块一块的果园里整理有序,硕果累累;村民们采摘的采摘,修剪的修剪,忙得不亦乐乎。而从路边的一幢一幢小洋楼也能看出,如今这里的村民生活有多美。

    随着游走脚步的深入,记者看到,不论是在横坎头村的半山脚下,还是在边角地块,大大小小的“水果基地”随时都能映入眼帘。通过了解获知,横坎头村的果树种植率已经达到90%以上,推动了乡村采摘游的兴起,不断有游客自驾进村,以种植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让美丽生态游、悠闲农家游等成为当地的旅游招牌。

    同时记者了解到,为了摘掉贫困帽子,横坎头村人用了整整15年时间。与此前最富裕的村民年收入不到7000元相比,如今的横坎头村民已和横坎头村村委班子一起,走出了一条“红色+绿色+农家”的旅游农业经营发展致富道路。不少村民都说,为了建设“全面小康新红村”,谁也不愿意停下脚步,更期盼总书记再来横坎头村看看。

    记者 谢舒奕 孔玲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