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贤国(左一)带着《祥林嫂》来到上海兰心剧院。 |
每每说起越剧,王贤国的眼睛里就透着光,这支“草根剧团”就像是他的“孩子”。 以前,他在餐饮业摸爬滚打30年,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组建剧团以后,他常常“不务正业”,把饭店的生意丢在一边,天天想着怎么把剧团发展壮大。剧团最难的几年,王贤国与陈忠维两人自掏腰包达50余万元。 有一次,王贤国听说咸祥要和象山举行象山港两岸文艺联合演出,他顾不上饭店的生意,日夜和团员一起排练,这让妻子很是窝火。演出前,妻子一气之下将他的演出服扔进水桶,王贤国只能重新买一套。妻子不解,为什么摆着饭店不经营,“不务正业”去唱戏? 但王贤国却乐在其中。“做生意的都喜欢比钱多钱少,我觉得没意思,我就跟他们比精神面貌。” 1996年,王贤国带着一家三口同台演出小品《我的爸爸》,当妻子站上舞台的那一刻,她似乎理解了王贤国的执着。 从反对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此后,妻子经常到剧团去看他们排练。5年前,王贤国和朋友合伙经营企业,做得有声有色。现在,每天上午,他在厂里上班,下午就心无旁骛扑在剧团上,一边创作一边排练。 “以前演出经费不足,现在上了正轨,我们要开始精品化发展路线了。”王贤国说,他想让这支“草根剧团”一直走下去,创作更多接地气的作品,走向更大的舞台。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顾一伟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