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艺术品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摄影大展在宁波画院开展

影像记录的是时代 更是我们的生活

三江口老照片 贾锦新 收藏

三江口新景 贾铭 摄

柿农在分拣

包装柿子

陈斌荣 摄

    老照片除了视觉艺术价值,更多的是史料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影像资源。一个城市的变化、一件尘封的往事、一个生命的记忆,除了口头叙说、文字记载,最直观的见证莫过于老照片。

    由宁波市文联主办,中国摄影家协会宁波艺术中心、宁波市摄影家协会承办,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文联协办的宁波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摄影大展日前在宁波画院开展,展出了民间征集、摄影家约稿的摄影作品几百幅,全方位地反映宁波在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变化。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3日,十一长假去东钱湖旅游的读者朋友可以去那里打卡,寻找你的人生记忆。

    1

    记录宁波的城市发展和变化

    展览开幕区的新老照片,通过对比的方式,直接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城市中心“三江口”、北仑电厂、镇海炼化、港口码头等的剧变,见证宁波的日新月异和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视角,都是宁波成长的印记。

    作为宁波的地标,三江口就像宁波这本著作的封面。摄影师贾铭拍摄的三江口全景让人印象深刻,这幅用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呈现了宁波流光溢彩的夜景,“宁波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不管是城市建筑还是绿化和亮化,都体现了我们港口城市的现代化风貌。我希望用影像留住最美的瞬间。”贾铭说。

    展出的三江口老照片是贾锦新收藏的。平时除了摄影创作外,他也会收藏一些影像作品。前几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南京发现了3000多张浙江沿海风土人情的照片,全部是早期120相机拍摄的反转片,非常完整地记录了浙江沿海地区的发展变迁。他告诉记者:“在整理底片时发现大部分是有关宁波的影像,更加让人惊喜的是,还有保存完整的宁波三江口底片接片,我通过后期处理把七八张底片拼接起来,再现了完整的三江口全图。”

    通过新老作品的对比,观众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宁波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商埠小城蜕变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依托港口之利、开放之先、体制之活走出了一条切合中国特色、富含时代特征、具有宁波特质的港口城市发展路子。

    抚今追昔,众多摄影人作为宁波变化的见证者、亲历者、创造者,通过影像诉说着无数的故事——从高速铁路全线动工到创造多个世界第一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从三江六岸等“五水共治”整治工程到甬城绿色生态建设的全面铺开;从改革开放伊始的万吨炼油项目到如今绿色石化的万亿级产业集群……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的改造,抑或产业迭代更新、社会事业的建设,宁波迎来的都是最为华丽的蜕变。

    2

    记录的是时代更是我们的生活

    8位摄影家的主题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时代的变迁和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他们年龄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但他们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去观察和记录这座城市,给我们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

    沈一鸣专题摄影作品《乡村里的宁波》,呈现农村的面貌,民风民俗,展现人民美好生活。他把摄影的时间差不多都花在故乡宁波的土地上,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找到与内心一致的东西,无论是人是物还是景。乡村留存的中国文化,如十里红妆、梁祝传人、妈祖祭礼、开渔船号、庙会节庆……更是他镜头里的生动记录。

    戚颢的专题摄影作品《记忆》系列,拍摄的对象为1949年至2018年出生的普通市民,作品主要通过丰富的影像表现人们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状态、事业追求和人生故事。陈斌荣的摄影作品《柿子红了 游客来了 柿农乐了》,展现的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柿林村,作者通过摄影镜头记录乡村旅游的发展兴起和新农村建设成就。

    张汉楚的专题摄影作品《轨道交通》,记录了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从开工到建成的场景,作品主要表现地铁建设工人的工作和精神风貌。胡延松的摄影作品《圆梦大乙烯》,通过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建成投产呈现宁波“乙烯梦”的实现,也为浙江省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李浙东的专题摄影作品《轮椅上的舞蹈梦》,真实记述了一群不向命运低头、笑对生活的舞者风采,他们的美丽圆梦故事充满正能量。戴善祥的摄影作品《东钱湖系列》,展现了东钱湖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变化。

    对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你我来说,宁波这几十年的变化,就像一幅长长的壁画可以触摸和回忆,那些地方也许就是你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那些场景也许就是你记忆中难忘的画面。影像就像一幅幅时光的定格,让人回味。

    一位带着孩子的女士,很有耐心地在一幅幅作品前给孩子讲解。“孩子从小在这里长大,却不知道以前是什么样子,正好有机会带他来看看。这些照片,也让我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刚来宁波时的情景。”这名女士对记者说。记者 陈晓旻 通讯员 陈凯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