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所所家门口好学校拔地而起 一项项教育改革措施有力推进 一批批教育惠民举措落地生根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宁波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宁波教育的高速发展令人瞩目。2017年,宁波所有区县(市)通过了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估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教育基本现代化“满堂红”;全市标准化学校达标比例达98%,居全省第一。

    如今,一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正在宁波拔地而起,一项项教育改革发展措施正在宁波有力推进,一批批教育惠民举措正在宁波落地生根。宁波,这座国际港口名城,正努力走在教育现代化征程中的前列。

    加速推进高水平区域教育现代化

    北仑区白峰小学是一所农村公办小学。四年前,该校404班的王子明通过北仑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积分入学政策入读白峰小学。如今,王子明的父母已经在北仑城区买房入户,王子明有机会转去城区小学读书,可他依然坚定地选择留在白峰小学。“这里的老师认真负责,孩子在这里学习生活很幸福,还在学校首届书法节中获得了小达人呢。”王子明妈妈欣慰地说。

    在宁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让孩子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读。“学校之间相对比较均衡,差异不大,且各有特色。”是大家对宁波教育的共同印象,不少乡村学校近几年还出现了生源回流的现象。

    而这背后是宁波教育发展的一连串“高分”数据:

    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全市标准化学校达标比例达98%;全市适龄学前儿童入园率达99%;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88.4%;2012年以来,宁波累计接纳44万余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接纳比率达84.08%;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

    教育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教育投入的有力保障。2011年至2018年,宁波教育经费总投入2000多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1500多亿元,约占八成,年均增长8.2%。

    高塘学校是象山县最为偏远的海岛学校。8年多时间里,学校建成了综合楼、食堂、体艺楼和室内体育馆,拥有各类与城区接轨的设施设备。

    最让人欣慰的是,农村生源流失严重的问题,在高塘学校得到了遏制。7年来,高塘学校小升初仅流失20余名学生,少于以前1年流失数,去年、今年仅各流失1人。“我校教育成效被称为‘高塘现象’,但我更愿称它为‘海岛精神’。让教育服务一方——我们做到了!”校长谢振华激动地说。

    宁波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2015年,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2015)》,宁波基础教育(含普通高中教育)公平推进指数蝉联第一,教育质量要素指数排名第三;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中国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宁波“中小学教育”在全国35个重要城市中排名第一。

    共同体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随着区划调整,海曙区由8个街道增加至17个街道(镇、乡),中小学数量增加了3倍。怎样加速城乡学校融合,实现一体化发展?

    2017年初,海曙区组建了海曙中心小学等5个教育集团。通过校长联席会制度、教研共享、学生互动等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随着区域快速发展,人口持续流入,鄞州区以集团化办学作为快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路径,共成立了9个小学教育集团、6个初中教育集团和12个学前教育集团,实施“强校+新校”“强校+普通校”等多种模式。在教育集团化实施中,鄞州区还给予人事、职称、资金保障。

    “以城校带乡校”“以强校带弱校”“以名校带新校”……在推动学校共同发展方面宁波有多种解法,全面提升区域整体办学水平。

    宁海县属滨海丘陵地带,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一直以来,宁海县义务教育学校呈现“布点散、规模小、差异大”的特点。近年来,宁海县组建了12个城乡教育联合体,通过布局调整、师资均衡、标准化建设、经费倾斜等举措,打通了城乡校际界限。

    城区的跃龙中学和郊区的黄坛中学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后,跃龙中学选派优秀师资到黄坛中学支教,统一两校的学科进度和作息时间,共同开展班主任论坛和学科研讨。短短几年时间,黄坛中学的教学质量进步明显,从一所普通的学校跃居该县农村学校发展前列。

    2015年,宁波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帮扶办学提升质量行动的指导意见》,确定88所帮扶学校和104所受帮扶学校为帮扶结对学校,在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帮扶。

    多措并举激活农村教育

    上个学期,奉化区确立了西坞街道中心小学等10所农村义务教育段“学术基地”学校,选拔了74名区级及以上名优骨干教师担任“学术基地”学科导师,开展组团式下乡“种教”,带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016年,宁波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乡村教师送来一份厚礼。启动了“名师带徒”活动,47位宁波市名师、骨干教师与192位乡村教师结对。这批乡村教育的“种子”教师正成为乡村学校的生力军,将辐射乡村学校近2000名教师,带动周边教师共同成长。

    同时,宁波还出台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的意见,通过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农村新教师顶岗培训、教师交流挂职支教等多种途径,引导教师从城镇优质学校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仅2018年一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校长共5910人,有1503人参加了交流,占比25.4%。

    为了激活农村、薄弱学校抓质量的信心和动力。江北区创新“从起点看发展”的质量评价机制,优化学业分析指标体系,以发展变量代替绝对分值,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引导学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

    近年来,该区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不仅在教学质量上大幅提升,更主动探索各自内涵提升的方向和措施,培育出了一批批优质项目和优秀苗子。

    “通过深化一系列办学改革,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缩小了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激发了不同类型学校的发展信心。”该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吴彦 通讯员供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