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0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钱袋越来越鼓:

从温饱到小康再全面小康三部曲

上世纪50年代的活期储蓄存折

姜山镇后鄮村的账本

吕亚其在教记账户如何记录每天的收支情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宁波人的生活质量持续改善,经历了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伴随着钱袋子越来越鼓,人们的幸福感也越来越高。宁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06元跃升到2018年的60134元,年均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627元跃升到2018年的33633元,年均增长12.8%。

    “从艰难爬坡到一路跨越,居民收入的增长不断提速。”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在副省级城市中,宁波的经济总量位居第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位居第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位居第二、第一。

    两代城镇居民的工资条

    市民李先生目前在一家科创企业从事运营工作,他的工资条显示,每个月的工资比重中,超过80%取决于他当月的绩效完成情况。

    李先生的父亲老李曾在宁波一家国营工厂工作。老李回忆,改革开放以前,工厂的工资实行以集体分配为主的“工分制”,基本是以平均分配为主。

    几十年间,李家两代人的收入,不仅相差了几十倍,也勾勒出了我国在收入分配制度上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过渡性分配制度,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1952年实行以集体分配为主的“工分制”,平均分配色彩浓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桎梏,明确提出“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此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987年,国务院批准宁波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88年3月,宁波被批准为“较大的市”,同年12月,开始享有对外贸易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人民群众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由温饱开始迈向基本小康。”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铁饭碗”为特征的劳动用工制度逐步被打破,宁波城镇居民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就业选择更加多样,收入来源的构成更加多元。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收入达到1184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下降至74.5%,但仍是居民家庭收入的主体;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成倍增长,成为收入增长的新动力。

    到了2018年,宁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达到60134元,比1952年的115元(人均生活费收入)增加521.9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城镇居民对服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上升,占比接近物质性消费。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4881元,占居民消费总支出比重为46.2%。

    一个村庄的账本

    鄞州区姜山镇后鄮村党委副书记吕亚其,是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住户调查的调查员。像她这样的调查员,要做的工作便是通过上门入户、电话沟通等方式,嘱咐村里的记账户把日常生活收入和支出一笔一笔地记录下来,大到买房、买车,小到水、电、煤气费,甚至每天买菜花了多少钱,都要准确地登记在册。

    自2012年9月接触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工作以来,吕亚其手上的“账本”越来越厚,也披露了不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从这7年的变化来看,最早村里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万多元,现在到了3万多元。更明显的是,越来越多的村民买房买车了,像今年,10户记账户中买房的又增加了3户。”吕亚其笑言。

    事实上,这样的巨变时时刻刻发生在宁波的大小村落中,每个人和他们世代依存的村子共同构筑了70年的现实轨迹和情感记忆。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农村居民收入只能满足食物等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口粮甚至实行“低标准、瓜菜代”,衣着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布制服装,住房大多是砖木结构旧房,饮用水以河水居多,燃料依靠木柴和煤球,生活质量较差。

    而到2018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633元,比1957年的65元(人均纯收入)增加516.4倍。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不断丰富,推动了农村居民消费升级。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48元,比2012年增加8071元,年均增长8.3%。

    在吕亚其的观察中,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除了传统工资性收入的增加,还有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助力,“不少村民开起网店,做起代购,每个月能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

    互联网的运用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农村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村居民增收方式更加多样化。记者了解到,2018年,宁波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922元,年均增长8.6%;经营净收入7587元,年均增长7.9%;财产性收入1177元,年均增长14.1%;转移性收入3947元,年均增长16.3%。记者 王心怡 通讯员 陆克巍 陈江宁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