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位于宁波城区月湖西,是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间(1561-1566),兵部右侍郎范钦创建的藏书楼,系宁波一处著名文化地标。 范钦一生爱书成癖,任地方官时,每到一地即留心收集当地古籍,遇孤本难以买到就雇人抄录,经史子集兼收并蓄,尤其注意当代地方志和科举题名录。归里后在其宅东月湖深处建楼藏书。鉴于很多藏书楼毁于火的教训,范钦将书楼取名天一阁,以避火禳灾。“天一”两字出于汉朝郑玄的《易经》注释“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书楼设计,楼上为一大通间,楼下六间。阁前凿一水池,名天一池,与月湖水脉潜通,常年不枯。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在池边,用海山石建造假山,增筑小桥亭榭,环植竹木。假山堆福禄寿三字形,叠九狮一象,面积虽小,但结构精巧,是宁波保存最好的一处江南园林。 乾隆纂修《四库全书》时,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呈藏书有功受到嘉奖,乾隆特遣人考察天一阁结构,后各地庋藏《四库全书》的文源、文渊、文津、文溯、文汇、文澜、文宗七阁皆仿此式样,天一阁由此闻名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天一阁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天一阁空间进一步扩大。周边的范氏故居、陈氏宗祠、秦氏支祠相继纳入天一阁,近年,东北、东南两处地块上的七处近代传统院落亦被纳入,占地面积从最初的2700平方米扩大到3.2万平方米。 作为宁波的文化地标,天一阁也是甬上不少私家藏书的最终归宿。1957年以来,向天一阁赠书在万卷以上的藏书家有樵斋张氏、别宥斋朱氏、蜗寄庐孙氏、清防阁杨氏、伏跗室冯氏。民国时期,范氏天一阁存有古籍两万一千余卷,如今,古籍收藏量已达三十多万卷。天一阁已成为宁波藏书文化的象征、四明文献之邦的缩影。 著名学者赵万里曾言,研究明代历史的人不到天一阁成不了专家。共和国首任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更称天一阁为“江南敦煌”。学者眼中,天一阁所藏文献是一个巨大的学术宝库。已知海内外现存明代《登科录》为58种,天一阁独藏41种;天一阁所藏明代政书中,有相当数量的明钞本和明刻本,许多是当世独一无二的孤本。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于1982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私家藏书楼到公共文化机构,天一阁的固守与流变暗合时代脉动。“人间庋阁足千古,天下藏书此一家”。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优化展陈、错位扩展,天一阁博物馆启动东扩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计划将博物馆东北角打造为藏书文化核心区,东南角为书画艺术院日常活动场所。此外,博物馆南侧也启动了扩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9万平方米。该项目将以天一阁为核心,以天一阁·月湖5A景区为依托,打造面向世界的书香圣地,使之成为创新融合的文旅典范、助推城市未来发展的“文化引擎”。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王伊婧/文 记者 张培坚/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