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档案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0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钱湖之旅

——《中国丛报》中的宁波(十六)

东钱湖莫枝堰,出自原署理浙海关税务司包腊(Edward Bowra)的相册,约摄于19世纪70年代。

    田 力

    东钱湖,简称东湖,位于宁波城东南近郊。据方志记载,“其湖承钱埭之水,故号东钱”。以其利溥,而称万金湖。唐玄宗天宝三年(744),东钱湖始由鄮县县令陆南金开掘,可溉田百余万亩。至北宋初年,东钱湖因长期不加整治,以致泥沙淤积,蓄水量少。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明州知州李夷庚重新修治。庆历八年(1048),鄞县县令王安石又组织民众“起堤堰、决陂塘”,湖区逐步固定。此后千百年间,地方政府多次加以疏浚、修固湖堤。全湖由谷子湖、梅湖、外湖三部分组成,梅湖于1961年废湖造田。现在,东钱湖是浙江省最大的淡水湖,水域面积20平方公里,有十大胜景,因风光秀美壮丽而被郭沫若誉为“西子风韵、太湖气魄”,是浙东著名游览胜地。

    美魏茶侨居宁波期间,常有当地人向其称赞东钱湖的美景,于是他对这个地方颇为神往。1843年5月23日,美魏茶约上好友肯尼迪船长(Capt. Kennedy),和向导、仆人们一道,分乘两艘船前往东钱湖一探究竟。他们先是到达梅湖,看到了五里塘和虹桥,为寻找进入东钱湖的线路,又在梅湖周边的山上与村庄里游览了一番:

    在湖的上边界有一个人工堤坝,长度有1.5英里,被称为“五里塘”(The Five li)。在塘的两端各有一座漂亮的拱桥,即“虹桥”(The Bamboo-Arch Bridge)。从我们在水闸的位置可以看得见“上虹桥”,我们判断,这条狭长沟渠中的流水,必定是来自更高的地方,从这个口子经过。当我们上升到邻近的高度时,我们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目之所及,这片水域一直延伸到西南方向。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船只在水上航行。最终我们发现,这座湖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大一点的称“东湖”,有时也叫“东钱湖”;而小一点的称作“梅湖”。我们位于后者,而且在当日的剩余时间,尽力去往前者。但是我们的船又大又笨重,既不能拉到船闸上,又不能在狭窄的运河里航行。此外,船夫们不是胆小就是不愿意。最糟糕的是,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更小型的船只。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在湖域边缘搜寻,并在环绕四周的众多村庄中寻找其他合适的交通工具;或者是通过迂回的路线进入地势高的那个湖的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最终选择了第一个方案……

    我们不是第一批到梅湖来的欧洲人。因为在1841年,郭富爵士(Sir Hugh Gough,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军陆军总司令——译者注)听说有关中国军队在湖岸边驻扎的谣言,曾来到此地。而自从和平开启以后,也有一些绅士们进行体育锻炼,来这里待上一两天。但我们最有可能是第一批漫步于山上、谷间的外国人。一路上,我们受到很好的礼遇,那种在宁波街头所能观察到的、当地人表现出令人痛心的恐惧之情,在这里似乎是没有的。女人们成群结队地围着我们:端详我们的脸、审视我们的衣服、观察我们的行动。她们见到西方人并非像遇到洪水猛兽般赶紧逃走,而是伴随我们走出村庄,还和善友好地进行交谈。这里甚至连狗儿的脾气都比在其他地方的同类要更加温顺有礼,它们会应声而来,满怀信任和喜悦地摇着尾巴。

    在前往东钱湖的途中,美魏茶还去参观了西亭庙。这座庙宇与当时宁波流行的鲍盖神信仰相关。传说鲍盖为晋时鄮县县吏,居高钱青山村(即今鄞州东钱湖镇梅湖村),为救济灾民而舍生取义,在其逝世后屡著灵异,故历代封号不绝,直至元代被敕封为“忠嘉神圣惠济广灵英烈王”。鲍盖深受百姓爱戴,祀庙众多,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当时整个鄞县有鲍盖庙68座,占全县庙宇的五分之一。但是西亭庙非常特别,它并不是直接祭祀鲍盖的,而是其子顺助侯的祀庙。《嘉靖宁波府志》上说,“西亭庙,县东三十五里西亭山上,祀晋顺助侯(为英烈王子),旱疫祷之,辄应”。这座庙由节度使钱亿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公元960至963年),但在美魏茶游览之时,才重修不久。他这样写道:

    当我们在光滑的水面上航行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座美丽的寺庙,它从一个洞穴的上方微微露出。我们随即登岸,往上面去,遇到几位庙祝,受到了他们非常热情的接待。这座建筑很新,只有17年,建于一处岩石之上。它位于一

    片竹林的中心位置,稍远处的山上布满了杉树与坟墓。建筑内除了雕刻的天花板和正在制作的塑像,几乎没有什么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后者是由一组独特的完成品和半成品、华丽和非华丽的塑像所组成,许多尊像的眼睛上都蒙了层类似于眼罩一样的东西。究其原因,有人告知如果偶像已被神灵占据,或者是为了阻止神灵进入,那么使用绷带蒙眼就可以防止偶像具有神性。有一种在普通百姓中流行的迷信说法是,如果他们在没有给偶像的眼睛蒙上绷带的情况下,触摸、打扰或亵渎这些偶像,就会遭受最严厉的惩罚;然后,有了它,则什么也不用害怕。因此,工匠们在制作或重塑偶像时,总是采取这种预防措施。

    此后,一行人又水陆交替前进,最终到达一个叫“木枝堰”(即莫枝堰)的村子,此地的堰坝是东钱湖和鄞东中塘河的交界,美魏茶体验了车船过堰,进入东钱湖中。傍晚时分,船在“湖西沿一座名叫应家湾的村庄停泊下来”。应家湾应当就是现在的殷家湾,又称殷湾,是个背山面湖的渔村,东钱湖环湖十景之一的“殷湾渔火”就在这里,有诗赞曰“水阔烟深望渺然,霎时渔火满前川”。不过美魏茶当年似乎没有看到这番景致,他只记得“数不清的来访者蜂拥而至,集聚在我们周围”。村里的人从未见过西方人,感到十分好奇。美魏茶写道:“5月25日,村民们一大早就围在船边,注视着我们洗漱和穿衣,他们看上去既惊讶又高兴。我们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据当地人说,这儿有2000户人家,8000个居民。妇女们在接近我们时没有任何害怕或迟疑,她们成群结队地来到船上,在谈话时也最主动积极。”

    美魏茶等人又从应家湾出发,前往另一个村庄——韩岭。虽然两地都在东钱湖周围,但是通行起来并不方便,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却又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雨霁之后,美魏茶与肯尼迪船长离船登岸。韩岭村历史悠久,地处交通要冲,商贾荟萃,物货云集。据说早在王安石治鄞时就已形成逢五、逢十的定期集市,韩岭由此以“市”著称,故而民间俗称“韩岭市”。美魏茶亲眼目睹了此地的繁荣景象,他写道:

    先至韩岭的一处主要庙宇中,这里很快就挤满了焦虑的观望者们。庙中主事人员拿出茶水、蛋糕和甜食招待我们,每样东西都各自放在单独的盘子里。从庙里出来,我们走进这座看起来摩肩接踵、熙来攘往的小镇。在这里还发现了一条既长且宽、被踏得平平整整的道路,翻山越岭,一直通向20里外另一座人口密集、商业繁华的镇子。我们回到船上,已经是深夜时分。

    韩岭还有一处胜景,称“百步耸翠”,也是钱湖十景之一。此处有数座山峰耸立,其中一峰突起如剑刺天,人称“百步尖”,亦称“百步剑”。古人曾用“一山屹立万山朝,壮观棱棱倚碧霄”的诗句来形容其高峻。美魏茶也攀登了这一险峰,他写道:

    5月26日,这天清晨,我们前往一个名叫“百步山”的小村子,访问此地的主要目的是登上“百步尖”。此处的山峰看上去就如一把锋利的针,直指云端。村庄很小,微不足道,但位置却极佳。我们来到村子里,当地的村长找来两个小伙子做向导。我们很快发现有数条小径通往山的顶峰。右边是一条好路,绿树成荫,但似乎有些迂回绕道。我们希望上山有更近一点的路,于是走了中间的一条道。这是条充满情调的路线,但是不太平坦也少有人光顾。我们继续前行,上坡的路越来越难走。当我们到达顶峰后,便模仿伟大的旅行者,将这一山峰命名为“发现顶峰”。正如所料,我们是第一批爬上这一高度的英国人。回望山下,我们发现从山脚到现在的海拔高度,其直线距离不可能超过两英里,而我们却用了一个半小时才爬上来。顶峰狭窄、贫瘠且多岩石。它的侧面到处长满了幼小的冷杉。眼前的景色真是既开阔又令人振奋。宁波的山脉、边界、大型市镇、众多的村庄以及灌溉良好的平原,就在我们的脚下……在我们下山之前,决定在顶峰立一座碑,用以纪念今天的壮举。我们找来大量的石头,努力将它们堆成一堆。在石堆中间放了一个瓶子,里面装着关于我们成就的书面记录,以及我们的签名、“发现顶峰”的日期。

    6月5日至7日,美魏茶一行又前往东钱湖附近的天童寺和阿育王寺游览。

    东钱湖之旅给美魏茶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他说“带着这样的回忆,我会情不自禁地怀着喜悦和欢欣的心情,回顾自己在离开宁波前所度过的一段时光”。而他写下的这些文字,也是目前可见西人有关东钱湖风景的最早记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