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礼堂清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0月0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忙运动会、忙庆丰收……多彩活动孕育文明乡风

国庆假期低塘很忙

汤家闸村民在观看迎国庆、庆丰收文艺演出。

汤家闸村旗袍队在表演。

金凤在汤家闸村文化礼堂家园馆讲解。

    整个国庆假期,低塘都很忙。从街道文化汇演、运动会到汤家闸村的庆丰收活动,从黄清堰村的“送馒头”到历山村的戏曲专场,一系列迎国庆、贺重阳庆丰收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

    “低塘街道的文艺活动确实比较多,与这些年文化礼堂的建设培育是分不开的。”余姚低塘街道宣传委员黄佳娜说,“低塘目前有两个五星礼堂,但我们所有的礼堂都是按照五星标准打造的,条件不成熟时,活动先行,把队伍先‘拉’起来。”在这种精神指引下,每个村都有了特色文艺队,或腰鼓,或排舞,或太极剑。随着活动的展开,文明乡风也逐渐培育起来。

    A

    汤家闸村:从零基础到“走出去”

    低塘街道汤家闸村的文艺队在余姚全市都有名。别的地方搞活动,经常会邀请汤家闸的老师前去“指点”一下。汤家闸村文化礼堂文化员金凤就是其中一位有名的老师。

    2013年,全村只有一个濒临解散的铜管乐队,如何“让老百姓主动自发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成了金凤工作的首要关键。跟许多地方一样,金凤也从带大家跳佳木斯操和广场舞开始。“看到有人跳得还可以,我就上去问,有没有时间参加我们的活动?看到有年轻姑娘,我也去问,小姑娘长得这么漂亮,有没有时间跳舞?脸皮厚是第一位的。”金凤笑着说,就是在她的“死缠烂打”和软磨硬泡下,村里最初的舞蹈队和腰鼓队组建完成。

    最让金凤有成就感的是村旗袍队的组建。受杭州G20晚会旗袍秀的启发,金凤提出组建村旗袍队的想法。“我先花两周的时间找老师学习,然后组织队员们排练。万万没想到,身边不起眼的农家大姐穿上旗袍走在台上跟明星似的,个个神采飞扬。那次之后,兄弟村纷纷发来邀请函,要我们去表演,如今,我们的旗袍队已经成了汤家闸村的特色队伍。”

    从文艺零基础到走出一批文艺骨干,汤家闸常年刮着一股别样的文艺风。而这些文体活动的中流砥柱,也成了引导者和推广者,感染带动更多人,影响着整个村的文化氛围。

    B

    黄清堰村:结合传统办出特色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各类“庆生”活动层出不穷。黄清堰村文化礼堂的“85后”文化员楼佳林开始思考,如何让本村的活动办出特色。

    楼佳林想到,在低塘,每逢家中有上梁、生日、出生、满月、做寿、祭祖等大事喜事,都有分馒头的传统习俗,在馒头正面盖上红印,寓意着蒸蒸日上、年年有增(蒸),更上一层楼。

    “大家都在吃长寿面,我就想到了请大家吃馒头。”楼佳林把村里1949年出生的老人名单拉出来,一共46位,其中一位村民还是1949年10月1日出生的。

    活动前一天,楼佳林特地去村里最有名的西门大馒头店定制了100多个白糖豆沙馅大馒头,寓意生活甜甜蜜蜜,上面用红面盘制“我爱你中国”字样,祝愿国家一年更比一年强。当天,46位老人在村文化礼堂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与国同庆”生日会,与国旗同框,同吃国庆馒头,共聊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经历的巨大变化和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受。

    活动结束后,楼佳林将现场剪成抖音小视频,收获了不少点赞,大家笑称这是“网红馒头”。

    楼佳林说,在村里的着力引导和群众自发参与下,目前黄清堰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可谓有声有色:越剧队、姚剧队、老年运动队层出不穷;村歌创作刚在余姚拿到“创作奖”,下半年将排练出来;还有正在筹备的第二届腊八文化节,“我们的村晚”村歌发布会……楼佳林日程满满。

    C

    打造“文化人”队伍,筑就文明乡风

    文化礼堂想要火起来,首先要有丰富的内容承载。而文艺团队的培育、各类活动的展开,便是快速聚集人气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低塘不断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扎根乡村的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培养乡村文化能人,让他们真正成为基层和农村文化的耕耘者。

    “我一直认为,文化礼堂建设应以活动为驱导。每个村的基础不同、经济实力不一样,硬件配置有好有差,但村民参与活动的热情是相似的。”街道宣传委员黄佳娜说,低塘街道黄湖村文化礼堂设在茅氏宗祠,原有的戏台场地有限,村里便把村民的旧房子进行置换,用拆出来的空间再造了一个带连廊的戏台。“建礼堂前,很多村民觉得没用;礼堂建好后,村民有事没事就来转转,还经常主动跑来问‘什么时候有活动’,所有的变化都是潜移默化的。”

    对此,金凤深有体会,“无论是文章,还是礼乐歌舞等文艺形式,都是用以教化人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变化人的气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道德教育的功能。我们基层宣传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如此。”

    2016年,汤家闸村文化礼堂家园馆建设征集展品,许多村民一听说本村马上要有自己的“博物馆”了,纷纷主动拿出家里的年代比较久远的物件,有说服家里人捐赠民国房契的、有慷慨捐献20余件古玩藏品的、有捐赠各类纸币纪念币的……

    金凤说:“只有让村民对自身拥有的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和认可,积极践行参与其中,并引以为傲,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俞特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