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慢生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唐宋诗人的眼中宁波究竟有多美

鼓楼 记者 崔引 摄

贺秘监祠 记者 朱立奇 摄

    唐代,宁波(明州)离当时的首都长安超过1400公里;宋代,宁波离当时的首都东京汴梁超过1100公里。可这些物理上的距离,无法阻止唐宋时期的大诗人们对于宁波的向往,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大量的诗人或者亲临宁波,或者写下赞颂的诗篇。

    让我们翻开全宋词和全唐诗,重走唐诗宋词之路,来一场跨越时空与大诗们的隔空对话。

    与唐宋八大家俯瞰同一片风景

    打卡地:鼓楼

    鼓楼,宁波标志性古建筑,也是市内仅存的古城楼遗址。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的鼓楼,如同一位慈祥的族长,在长达1100多年历史长河中,默默守护着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拾阶而上,登上鼓楼,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眼前的中山大街车水马龙,身后的鼓楼商业步行街更是人流如织。目光而下,永丰库遗址公园就在不远处等候着探访的游客。举目远看,是风景秀美、人文历史千年不断的月湖。站在鼓楼上,就如同将宁波的美好拥入怀中。

    说起唐诗宋词与鼓楼的关系,那真的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鼓楼中有一块匾额,上书“海曙楼”三个大字,关于海曙这两字,相传与一位诗人有关。诗圣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在他的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里写道: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其中“云霞出海曙”一句,据说就是海曙楼名字的由来。

    接下来就要提到唐宋八大家的其中两位大人物:王安石与曾巩。曾巩曾担任明州(宁波)知府,在任内兴修水利,改善对外贸易,作为地方长官想必登上过鼓楼。另外一位则是改革家王安石,宋庆历八年(1048年),太守王周重修鼓楼,新上任的鄞县县令王安石特为鼓楼的刻漏做了一篇《新刻漏铭》。

    记者曾采访过青年学者周东旭,常年从事本土文化研究的他告诉记者,宁波的鼓楼曾有一个刻漏,是北宋的铜刻漏,是千年以来世界上罕见的大型计时器。而那首《新刻漏铭》,从表面上来看,王安石是为刻漏作铭,实际上这是一篇决心改革的誓言书。

    关于鼓楼与唐宋八大家,还有一个小故事。有历史考据证明,原本来宁波担任地方长官的是八大家中另一位文学大家苏东坡,由于种种原因,他来不了,北宋朝廷改派曾巩前来。如今设想,如果是苏东坡来宁波任职,将会是另一段佳话。

    司马光专门为它题词

    打卡点:月湖桥、湖心寺

    聊了唐宋八大家,接下来的打卡点与另一位北宋大文豪有关:司马光。这位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从小以砸缸而闻名天下的他,曾经为宁波一座古寺写过一首词。这座古寺位于月湖花屿东南面,记者踩着斑驳的青石,走过一条雕镂着双头牡丹的石桥,就来到这座被林荫所遮蔽的寺庙中。凑近寺门,一块湖心寺旧址的介绍牌仿佛要把游客带回到1000年前。

    根据文保专家的介绍,湖心寺始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原名水陆冥道院,因建于月湖之心,当时的宁波人更喜欢称其为湖心寺。这座地理位置优渥的寺院,曾经因元兵进城,毁于兵燹只剩断垣残壁。明初重建,嘉靖年间(1522—1565),兵部尚书张时彻(宁波人)改建此地为其母建“月湖庵”。因此无论是月湖庵还是湖心寺都是同一个地方。

    北宋大史学家司马光曾为该寺单独写下诗文,诗曰:横桥通废岛,华宇出荒榛,风月逢知己,湖山得主人。诗中“华宇”指的就是湖心寺。在当时,湖心寺已成为城内文人墨客游玩、吟诗、讲学的场所,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文学家曾巩、明州太守刘珵、龙图阁大学士舒亶等人,都留下过赞美湖心寺的诗篇。湖心寺当时甚至成为明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虽然地处月湖,可由于没有具体导航,记者询问了文保专家,在附近转了一圈才找到。通过实地走访,记者发现了一个小窍门,只要找到月湖桥,过了桥就是湖心寺。昔日的湖心寺,有飞檐翘角的黄墙梵宇,院内香火鼎盛,晨钟暮鼓响起声飘远方。今次前往却发现大门虚掩,推开后发现正在进行内部整修。询问了海曙区文保所的工作人员,得知该寺十月底就可以重新对市民开放,并且还会有专题文化展出,敬请期待。

    关于湖心寺和门前的月湖桥,不仅历时千年,更是有着许多故事,比如日本画僧雪舟1468年创作过一幅《宁波府图》,其中就有古湖心寺的远眺风貌。近百年来,有不少来自日本的历史专家、戏曲爱好者跨洋渡海来到宁波,就为了走一走月湖桥,看一看湖心寺。

    这里曾祭拜过贺知章与李白

    打卡地:贺秘监祠

    关于唐诗宋词的打卡点,位于柳汀街上的贺秘监祠是必须要去的地方。贺知章(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贺秘监祠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建的。

    贺秘监祠很好找,任意一款导航APP都能搜索得到,具体位置是柳汀街150号,免费参观。来到大门口,门楼上“贺秘监祠”四个大字清晰可见。走入其内,左侧有一个单独的房间,里面安放着各种石碑,《重修贺秘监祠记》是其中最大的一块。碑文上的文字,详细记录着上世纪90年代宁波文保工作者抢救贺秘监祠的全过程。

    记者曾专访过1995年贺秘监祠大修的负责人和设计者之一、宁波市文保所原副所长许孟光,许老师告诉记者,贺秘监祠始建于南宋绍兴(1131—1162)年间,那时候宋、金军事对立稍有缓和,宁波的行政长官莫将在月湖畔寻访到贺知章读书的故地,进行全面修缮。最初,这里除了纪念贺知章,还纪念诗仙李白,贺秘监祠最初的名称为“逸老堂”。

    千百年间,贺秘监祠因战火而焚毁,在太平岁月被重修,反反复复,如今的贺秘监祠是1995年重修的。贺知章,作为有记载的浙江第一位状元,他的《咏柳》、《回乡偶书》都是孩子们必背的唐诗诗文。《全唐诗》中,也收录了贺知章的19首作品。

    记者在贺秘监祠看到,祠堂内有悬挂着“逸老堂”的主间,平日里有各种展出。负责看守的保安师傅告诉记者,随着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近期来此参观的人数有所增长。

    其实,历史上对贺秘监祠的描述和留下的诗文非常多。明朝末年史学家张岱在其《日月湖》中提到了贺秘监祠,南宋政治家史浩在他的《游东钱湖》的诗中提到贺秘监祠,甚至一位朝鲜人崔溥也在其《漂海录》中感叹,“此贺监山川也”。

    站在贺秘监祠内,脑海中回荡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等诗句,恍惚间有种梦回大唐的错觉。

    ■独家推荐

    深秋的四明山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这首由诗仙李白所写的五言绝句《早望海霞边》,是李白在天宝六年第二次登上四明山所作。除了李太白,唐末大诗人皮日休也曾有过关于四明山的诗词集《奉和四明山九题》,与他齐名的另一位大诗人陆龟蒙也有关于四明山的诗词流传。至于其他名气较小的诗人,关于四明山的作品也留存不少。

    由于这些诗词距离今天短则数百年,长则上千年,描述的具体位置和地点很多已经无法查找,但整个四明山犹如一块唐诗宋词的宝库,等待喜爱者前来探寻。

    推荐深秋的四明山,包括四明群山、四明湖、四窗岩、剡溪等地。记者 朱立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