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伟村党委书记张剑波 |
开栏语 这些年,乡村振兴一直是个热词。在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路上,宁波涌现了不少典型案例。 今天起,本报推出大型融媒体产品“基层书记谈振兴”,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宁波示范。 余姚市梨洲街道明伟村是一个城郊村,自行政并村后,人口基数庞大,村况复杂,一度处于混乱无序的局面。 张剑波是在2007年12月成为明伟村党组织书记的。村组织涣散,干部战斗能力不强,他便要求党员每周例行学习,一一表态,轮流发言;村集体经济落后,他提议建造集菜场、超市、商铺于一体的综合楼,不到两年就收回成本,源源不断为村集体经济造富;还有“娘舅说事”“廉情前哨站”…… 在一系列举措配合下,明伟村从一个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变成如今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村、浙江省文明村、宁波市全面小康村等60多项荣誉。张剑波也获得了2016年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浙江省“千名好支书”、2015年宁波市首届“金雁奖”等荣誉。 “有时候,把事情做好是一种享受。”张剑波说。 亮党徽、守承诺、定纪律 明伟村的“明伟”二字,取自革命烈士楼明山、周之伟二人之名,红色渊源很深。然而张剑波接手时,村里的情况并不容乐观。 “要让村干部整体素质提升,首先要抓住关键少数人,要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上任不久,张剑波便提出,村党组织在每周一例会前利用15—20分钟时间进行例行学习,学时代先锋,学先进经验,每个人都要轮流主讲。“刚开始,好多人都不愿开口。”张剑波说,因为“逼”着人发言,这一学习制度触动了很多干部。明伟村260多名党员渐渐形成了合力。 2014年起,明伟村要求全村党员在工作时间佩戴党徽。“既是要求党员敢于亮出‘党员’身份,也是教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时刻起好表率作用。”张剑波说。 为规范有关工作,村里还刻制了一枚特殊的印章——承诺章,在审批任何一项费用时,都会盖上一个承诺章,承诺人必须在承诺章下签字,保证费用真实有效。随着“承诺章制度”的实施,明伟村的日常开支日益规范,实现了全年招待费用为“零”的良性循环。 如今村里每次召开党员大会,200多人的会场里没有一个人抽烟。“做农村工作的人都知道,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张剑波说,要做事必须先立规矩,只有养成好的习惯,才能由此及彼、转换风气。 从贫困村到形成“明伟商圈” 曾经,明伟村是一个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村委会没钱没房,办公场地都是租的。 2009年,张剑波决定筹资建设一栋综合楼,一楼做菜场,楼上是超市,还有12间商铺。先设计、招投标,再拿图纸招租。超市年租金在50万元以上,一签15年;菜场招租一摊一年3600元。投资480万元建成的综合楼,不到两年就收回了成本,如今年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因为人流集中,在综合楼周边,还形成了一个“明伟商圈”。 为规范财务权,明伟村结合自身情况,形成了“村监会”制度和“廉情前哨站”制度。村监会成员由每个自然村挑选懂财务的人和村民代表组成,列席每周一的班子例会,对一周内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核查,对村级各类重大事项的制定进行监督并享有发言权。“上周,有一笔广告费用支出报销不及时,就靠村监会指出来。”张剑波说,这一制度就是要让村监会敢讲话、能讲话、讲真话。 廉情前哨站制度则是以“一网格一廉情监督员”模式和“一季度一总结”方法,联合各前哨支部形成了廉情监督网络。“曾经有领导来视察时说,我们村是小微权力管理活生生的样本。”张剑波说。 村里有了钱,百姓也得以享受发展的红利。每当有村民重病、离世,明伟村都会给予一定补助;年底对老人、困难户的慰问也没有少过。近些年,村里还出资建造了一批安置房。 两张桌子、三块牌子 明伟村便民服务大厅里有两张桌子。一张是便民服务桌,每日都有专人值班,为需要帮助的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家政、计生、卫生医疗、审批代办、就业介绍、生产指导等服务;另一张是普法宣讲桌,不定期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班,邀请法官、律师等到村讲课。 除了两张桌子,明伟村还有“三块牌子”,分别是“娘舅说事制度”、明伟文化礼堂的“家园馆”以及迎新春“欢乐大舞台”品牌活动。其中,“娘舅说事制度”是明伟村一块响当当的牌子。该村第一支“老娘舅”队伍创建于2009年7月1日,由一批“高觉悟、高威信、高素质”的“三高”党员、老干部、企业家组成,他们德高望重,对村庄发展和村民生活情况了解甚细,而且社会经验丰富,既能客观公正地处理纠纷,又能让村民信服。 自“老娘舅”队伍成立以来,累计调解各类纠纷1000余起,涉及金额1000多万元,成功率达99%以上,基本做到基层矛盾纠纷“不出村、不上交”,有效促进了村民和谐。记者 顾嘉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