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背螳螂。 |
|
公式朱卓青在亚马孙热带雨林。 |
昆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5万亿年前,称得上是地球上最老的住户了。在我国,观赏和饲养虫类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现实生活中,出生于1991年的杭州小伙朱卓青,从小喜欢各类小昆虫,尤以螳螂为一生挚爱。两年前,朱卓青在宁波举办了一场活体昆虫展,当时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儿时梦想 一定要亲眼见到活体叶背螳螂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皮肤白皙、斯文帅气的小伙,在读大学期间,已经独自一人两进哥斯达黎加热带丛林,三次探访亚马孙原始热带雨林。 朱卓青从小就喜欢各类小昆虫。5岁时,爷爷曾抓来一只螳螂让他玩,自此他就对这种昆虫产生了兴趣。“喜欢它的外形,以及它捕食猎物的果敢。”朱卓青说,在古人的诗词中,“若还六足尽尖长,此是螳螂最堪用”等诗句,都表现出了大家对螳螂的偏爱。这个长着两把“大刀”,体型纤细优雅的小家伙,被誉为昆虫界斗士。 童年时光,朱卓青比较贪玩,没事就会去抓小昆虫、小动物进行“研究”。9岁时候,他无意中翻看到一本动物分类的书,里面关于螳螂的介绍让他如获至宝,书中提到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叶背螳螂,更让他如痴如醉。 “当时就有一个想法,长大后一定要去一趟亚马孙雨林,亲眼去看一看野外生存的叶背。”会玩的孩子也懂得学习,朱卓青在中学阶段已经读了蛮多书,展现出了学霸的气质,初中毕业那年,新加坡国立大学附属中学到杭州招生,当时全市招了4个学生,朱卓青是唯一入选的男生。 新加坡也有热带雨林,高中阶段,朱卓青的课余时间就是往外跑,到野外去。他经常会带一些小昆虫回宿舍饲养,同寝室的室友对他的爱好都很好奇,楼道老师有空也会过来看看他养的各种小昆虫。这一时期,朱卓青又读了很多关于自然的书,他了解接触的昆虫也越来越多…… 高中毕业后,朱卓青想见见外面更大的世界,于是前往美国继续深造。“昆虫是爱好,其实我对摄影、绘画都很感兴趣。”朱卓青坦言,与大自然有关的东西,他都喜欢。 儿时的梦想一直萦绕在朱卓青的脑海,他一直惦记着心中的叶背螳螂。 “叶背螳螂非常稀有,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朱卓青说,世界上有大约两千种螳螂,大多数都身材纤瘦,善于伪装成各种植物枝条。只有少数螳螂可以拟态树叶,其中以美洲雨林中的“南美叶背螳”尤为特殊,身材竟然长成又扁又宽的“叶片”,“它有着不可思议的伪装”。 “亚马孙叶背螳螂的活体,很少有人见过。之前我也只在纪录片中看过。”朱卓青说:“叶背螳螂每蜕一次皮,就会长大一点,但每次蜕皮,对它来说都是生死闯关。”朱卓青说,叶背螳螂蜕皮时,都是从背板中间位置开始裂开,有时蜕到一半,身体会被躯壳卡住,那就死了。“每完成一次蜕皮,对这种昆虫来说都是一种劫难,所以存活下来的数量很少。” 雨林探险 差点误入鳄鱼潭,半夜遇见美洲豹 多年的户外探访,让朱卓青掌握了必要的户外生存技巧和应急常识。大学的假期,也给他提供了前往亚马孙雨林的最佳时机。 “在去亚马孙雨林前,还是应该做一些准备。” 2014年,朱卓青第一次进入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热带丛林。“当时一个人去的,在当地租了一辆车,开着车进入了雨林。”多变天气、无人区、没有后援、没有网络……种种不利条件,并没有让朱卓青打退堂鼓。 “雨林里蚊虫很多,7天时间,我就睡在车上,食物只有饼干和饮用水。”夜晚来临,夜行动物开始出没,它们发出各种叫声,朱卓青很兴奋,他决定徒步去见识一下真正的雨林,“虽然一个人,但不怎么害怕”。 显然这次出行,未知的险情是朱卓青没想到的,“那天夜里11点,我走到雨林一个池塘附近时,打算去看看那边会有什么发现,突然听见池塘旁木桩下面有声响,往前走了几步,用头灯一照,我的天啊,两条一米多长的鳄鱼。”如果不是提前听到声响,再往前走,后果不堪设想,“里面估计有十几条鳄鱼”。 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2016年,他独自一人又来到了这里。这次更是险象环生,“这回脚底被蜱虫咬了,蜱虫头部嵌进了肉里。” 朱卓青深知这种虫子的厉害,在野外环境下,他只能紧急处理,上了碘酒,咬着牙,用小刀把被咬处的一块肉硬生生地挖了下来……“这个感染起来会致命的。”至今,朱卓青脚上还留着一个疤。 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一直是朱卓青的终极目标。 2017年,他终于踏上了这片土地。“心情激动啊。”他之前也做足了功课,从美国飞到厄瓜多尔,自驾7个小时,才进入亚马孙原始热带雨林腹地。“寻找亚马孙叶背螳螂,拍摄记录当地各种昆虫、动物,是此行的主要目的。”然而亚马孙雨林充满着种种不可预测性,让这位经验丰富的户外探险者猝不及防。有一天半夜,他徒步几小时进入雨林深处,突然遭遇雷暴天气。当时,朱卓青独自走在一条漫长的斜坡路上,闪电中,他戴着头灯照着路,电闪雷鸣中定睛一看,一只美洲豹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我们相距5米左右,它的体型比华南虎还大,当时整个人懵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朱卓青还有些后怕。 在亚马孙雨林的7天时间,他拍摄记录了包括蟒蛇、蜥蜴在内的各种罕见爬行动物和昆虫……直到最后一晚,他才找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亚马孙叶背螳螂,“那晚上花了四五个小时,在一片枯叶丛中,让我找到了。”朱卓青一个人兴奋地跳着喊着,声音响彻整个雨林……“最大的遗憾就是当时没人能和我一起分享这样的喜悦,最大的寂寞不过如此吧。”亚马孙这片土地对朱卓青充满了神奇和魔力。后来,他与国内一些自然爱好者又去过两次。 人生感悟 人类并不是支配动物的主人 多年的积累,让朱卓青在昆虫圈结识了不少朋友。在国内,他也开始小有名气。他儿时的另外一个梦想,也在一步步实现。 2017年上半年,朱卓青和几位合伙人在宁波8号公园成立了一家昆虫博物馆,取名“鱼观自然”,昆虫馆的LOGO便是一只螳螂。 昆虫馆成立不久,他们就在宁波举办了一次活体昆虫展,没想到那是当年全国最大的一次。“除了自己饲养的,还有全国各地朋友那里征集来的,大概有一百种,包括各种螳螂、蝉、天牛、捕鸟蛛、竹节虫、蜥蜴、蛙等等,也有一些很少见的昆虫。”朱卓青办展览的想法缘自19年前,当时年幼的朱卓青在杭州看过一场类似的展览,看到竹节虫,想让妈妈买一只,家人没答应。为此,他还大哭了一场。 宁波的那次展览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找到朱卓青,邀请他带着他的“宠物”去做展览。“目前除了宁波的昆虫博物馆外,我正在帮南京紫金山昆虫馆作布景工作。”朱卓青的一位合伙人,也是一位大神级的人物,2012年出版了《中国螳螂图鉴》一书,“这本书目前应该是国内关于螳螂最权威的图鉴科普读物了”。 朱卓青说,现在国内喜欢昆虫的人越来越多,如何与这些弱小动物相处,他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界和动物间相处,应该把自己和小动物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不要感觉你就是支配它的主人。你不伤害它们,它们也不会主动来伤害你。”他说,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完全占据主导地位,有些动物的栖息地正不断遭到破坏,“如何找到一个平衡,互相和谐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来自大自然的东西,没什么可怕的。”朱卓青说,作为一名昆虫和爬行动物爱好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这些生命,尊重大自然。 今后,朱卓青打算和他的团队长期在宁波发展,目前也会接一些商业展览、科普培训等活动,“今年打算在宁波建一个户外自然教育基地,希望可以让更多小朋友在这里接触、了解大自然,并获取一些自然科普知识”。 朱卓青曾经是《人与自然》杂志的撰稿人,今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森林密语》,讲述的就是他野外探险的经历以及自然科普知识。10月19日,这本书首次在浙江书展宁波主会场上发售。 记者 施代伟/文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