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礼堂清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05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使信仰薪火相传 让村民心有所寄

李岙村文化礼堂陈设

    前天下午,在海曙区龙观乡李岙村文化礼堂内,老党员许金茂正在为慕名前来的游客讲述革命先烈李敏的事迹,重温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这一趟来得值,让我了解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深深体会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女大学生小周对记者说。

    龙观乡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乡围绕“红色、宜居、科普、人文”等元素,打造了途经李岙、山下、大路、桓村4个村、全长6.8公里的“清新乡居”文明示范线,整线建设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彩添色。李岙村文化礼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点。

    让信仰的旗帜高高飘扬

    李岙村文化礼堂坐落在李岙村北面。2015年初,龙观革命史迹陈列馆迁至“浙东刘胡兰”李敏活动地旧居,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李岙村文化礼堂。“精神家园”文化礼堂注入了红色基因,不仅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被评为市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岙村文化礼堂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文化礼堂东侧是户外活动区域,坐北朝南有一尊由雪花石制作的新四军战士雕像,背景是鲜艳红旗。室内分上下两层:一楼主要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史迹,并设蜡像馆和李敏生活房;二楼则陈列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史迹,采用革命文物、照片、创作画和历史场景复原的形式展示。以抗日、解放战争时期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事迹等拍摄成的电视专题片《龙观红色记忆》,在陈列馆内循环播放。

    李岙村文化礼堂建成后,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群众的精神家园,村党组织成立了工作小组,专设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并成立了文化小分队、宣讲小分队,进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故事宣讲等活动,更好地让下一代铭记红色精神,感受历史,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发奋学习。

    “作为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节点,李岙村文化礼堂成立以来,已接待游客数万人,不少人是带着孩子来的。”许金茂说。

    赋予文化礼堂“红色的光环”

    龙观乡面积73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户籍总人口1.1万人。目前已建有6个文化礼堂,分别是桓村村文化礼堂、山下村文化礼堂、龙峰村文化礼堂、后隆村文化礼堂、李岙村文化礼堂、龙溪村文化礼堂,覆盖率达60%。预计到2021年,该乡文化礼堂将实现全覆盖。

    龙观乡各村的文化礼堂以红色文化为基础结出了累累硕果,利用文化礼堂打造的“红色磁场”,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解。“我们发挥‘浙东刘胡兰’李敏烈士革命精神的引领作用,在沿线农村文化礼堂、文化活动中心增设革命抗战史、抗日保家乡故事、红色革命文物、善行义举等8大类百余种展陈,并开设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弘扬新时代拼搏向上的干事热情。在桓村公园等开辟清风展台、廉政长廊,向村民讲述古往今来的廉政故事,每年举行廉政故事会、廉政作品展,聚集发展向心力。”龙观乡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龙观乡的文化礼堂还注重塑造“村落文化”,提炼忠德、慈孝家风家训,以“家风”建“新风”。完善非遗项目、农用物品等实物静态展览,开辟“最美女主人手工坊”,定期策划民俗活动等动态展示,让人们记住乡愁和文化的根。

    该乡重点通过开展“三个百”建设活动,全面展现农村新风貌、村民幸福生活。“百张笑脸话骄傲”,从全乡千余张照片中筛选100张有代表性的笑脸照,制成文化礼堂照片墙。“百个庭院换新颜”,组织最美家庭评选,以最美家庭为中心,对沿线各类庭院及周边环境实施提升工程。“百名摄影家聚焦龙观”,举办“最美龙观”摄影比赛,组织摄影家、摄影爱好者100余人次集中采风,征集百幅优秀作品在沿线街面集中展示,通过镜头透视村民的甜美生活。

    让村民心有所寄

    文化礼堂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使大家在闲暇时间有处可去,有事可做。并且文化礼堂也针对本村的相关内容和资料进行收集,使之真正成为乡村“凝神聚气”的地方,让农民群众在“身有所栖”后“心有所寄”。

    目前,后隆村文化礼堂被评为三星级文化礼堂;李岙村、桓村村文化礼堂被评为二星级文化礼堂;龙峰村、山下村文化礼堂被评为一星级文化礼堂。今年,将在6个文化礼堂中创建一个四星级文化礼堂。

    为推动文化礼堂“建管用育”长效管理机制,更好地繁荣文化礼堂,龙观乡有3个文化礼堂与海曙区文联下属协会进行结对。其中桓村村、龙峰村文化礼堂与海曙区摄影家协会结对;后隆村文化礼堂与海曙区收藏协会结对,下步将开展各项活动。

    文化礼堂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每年依托元宵节、端午节、植树节、立夏、儿童节等,在该乡6个文化礼堂开展各项活动。桓村村文化礼堂开展元宵节做元宵、包饺子活动,并将制作的点心分给村民,参与人数有500人次;后隆村文化礼堂在端午节进行老少同乐包粽子活动,丰富了大家的娱乐生活。

    组建队伍建立文化团队也成为一大特色。后隆村文化礼堂有一支队伍为后隆越剧团,由后隆村妇女主任担任团长。后隆村文化礼堂建成后,不仅是后隆越剧团表演节目的场地,也是她们每晚排练的场地,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百姓的娱乐生活。全乡范围内成立了一支旗袍队,队员中年龄小的30几岁,大的70多岁,平时在桓村村文化礼堂进行排练,在预定时间预定地点进行旗袍走秀活动,风姿优雅,深受村民的欢迎。

    “海曙区的文化礼堂已经覆盖全区近75%的农村人口,平均每周参加活动的群众超过5000人次。”海曙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正能量的广泛传播,让这里真正留住了村民的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有了生动的载体和平台。”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李名伊禾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