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组织社会组织服务居民。(资料图片) |
|
宁波市“善集”公益街 |
2010年,浙江省首家枢纽型社会组织——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十年来,中心着力于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培育孵化、能力建设、评估指导、登记年检等全方位服务和专业化支持,并率先在全省构建起社会组织孵化和能力建设两大平台,创立创新公益创投机制,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组织服务网络,有效发挥了导航器、孵化器、助推器三大功能。 十年一剑,霜刃初试。如今,中心已成为社会组织之家、社会服务资源集聚地、社会服务创新策源地和社会服务品牌示范点。未来,中心将继续助力实现海曙社区治理多元参与的新局面。 初建 创新公益创投机制,孵化社会组织 2010年12月,中心正式挂牌,这是浙江省首家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当年,海曙共有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社团以及备案登记的社会组织1200余家,除了海曙区星光敬老协会、社工协会、和谐促进会等几个正规的社会组织外,其他多为群众自娱自乐的文体类“三无”团队。 有鉴于此,刚成立的中心很快确定了工作方向——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推动公益类、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架起群众、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桥梁。当时,中心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孵化社会急需的社会组织。 “星星的孩子”家长互助会是第一个受益团体,这是由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自发组成的民间团体,家长们平时互帮互助,但在要成立社会组织时,却遭遇困难:无处募集资金,开会没有场地,交流仅限于网上。在得知中心成立后,家长们找上门,最终,中心决定为这个团体提供场地,还找来专业社工帮助指导,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如今,该组织已发展成为宁波星宝自闭症家庭支援中心,骨干家长和志愿者组成核心团队,拥有固定办公场所和工作人员,每月都开展自闭症孩子及其家庭的自助互助活动。 除了提供场地、资金、政策服务等支持外,中心还借助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创新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机制,帮助公益性社会组织成长壮大。2011年2月,海曙区出台《公益创投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每年投入200万元,扶持“草根”社会组织。受海曙区民政局委托,中心承担了项目的申报、评审、监管和评估工作。当年,61个公益项目从9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立项。正是这些公益创投项目,使海曙区的社会组织活跃起来。2012年开始,中心又尝试开展公益创投“双百对接”——100家企业对接100个公益项目,由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了公益事业中来。 这些年,中心通过公益创投和“双百对接”机制,累计资助1074个公益项目,涵盖为老、济困、助残、康复、青少年、维稳、教育、环保、文化等九个服务领域,各创投项目还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的公益服务。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中心还让“开放空间”模式走进街道社区,服务社区民主协商和基层社会治理,激发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热情,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同时,中心还会定期对全区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培训,促进社区工作者转变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方法,引导民智民慧解决民困民难,开展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 升级 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三三三”模式 “三三三”模式即“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三步培育孵化社会组织、三级服务展销网络。中心成立后,海曙区有8个街道先后成立了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居委会和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第三级服务单位。至2018年12月底,海曙区各镇乡(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转型成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区也纷纷成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至此,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三级架构完成。 10年来,中心围绕做大、做强、做实社会组织的目标,推进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机制、制度、方法创新,不断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努力激发社会活力,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截至2019年6月,海曙区共有注册登记社会组织700家(其中社会团体146家,社会服务机构554家),备案社会组织2629家。相比于2010年,社会组织总量增长177.4%,社会组织数量增长173.9%,专业社会服务机构数量更是有了质的飞跃。 在“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组织服务架构中,中心将有潜力的社会组织引进公益组织孵化园进行定向孵化,为他们提供办公场所,共享公益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并根据社会组织发展阶段和服务性质不同,将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分成三步走:第一步,通过挖掘基层社会组织资源,培育初创期社会组织;第二步,针对已注册登记、处于成长发展期的专业社会组织,培育重点转为政治、组织、能力和活力引领四个方面,进一步增强其服务社会和自我造血的能力;第三步,将有成熟公益产品和公益服务的社会组织送到群众身边,在实现自我良性发展的同时,反过来吸纳、培育更多新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推动社会组织向社会企业转型。 此外,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区的能力,中心还搭建起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三级服务展销网络。第一层级,以“善集”宁波市公益街作为海曙区社会组织公益产品、公益服务的旗舰级展销中心;第二层级,在各镇(乡)、街道、农村社区,依托村社党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立二级公益服务展销网点,使更多居民群众了解、参与和享受社会服务;第三层级,通过移动终端,搭建“甬志愿”线上服务平台,使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社会需求实时对接,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实现范围最大化、效率最高化、效果最优化。 转型 运用专业理念打造社会组织公益街区 2016年9月,宁波市“善集”公益街正式开街,这也代表着海曙区社会组织发展开启崭新的篇章。公益街采用政府搭建平台、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依法运营的模式,将各类有公益产品、可市场化运作的公益组织引入“门店”,促进公益组织向社会企业转型,形成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旗舰级服务中心。 在公益街上,店铺为市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洋溢着融融暖意。如绿洲心灵医家,为有需要的市民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广安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接待了数千名老人的咨询和体验;益起创公益服务中心,为有志于创业、再就业的群体进行公益性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宁静港湾婚姻家庭服务中心,为家庭提供教育宣传、咨询辅导、危机干预等服务…… 如今的“善集”公益街以周江岸路为轴,由海曙区公益组织孵化园、“善集”公益街、白云街道公益片区、科技治水园区四大部分组成,良性发展的“公益生态”已开始发挥作用。截至目前,“善集”公益街共开展服务515次,服务45828人次,解决就业岗位16个,与42家公益组织建立入驻(合作)关系,支持公益项目45个,开发公益体验项目178项。 未来,中心将秉持“爱心无大小、公益在身边”的理念,围绕为民服务、养老照护、公益慈善、促进和谐等重点功能,以特定群体的服务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入驻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断创新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模式,汇聚各方公益力量,促进社会组织资源共享,持续优化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以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打造出更加高效、专业的公益团队。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杜燕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