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海学院教学工厂内景 |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全貌图 |
11月9日-10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大会暨学术论坛顺利举行。大会围绕全面落实国家职教20条的纲领任务,聚焦深化产教融合,设立6个分论坛,来自政府、院校、企业、协会约700名代表与专家学者共享“百年工商·多元共融”成果,共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道路。 会上,一大批典型项目得以签署,范围涵盖校地融合、校协融合、校企融合以及“一带一路”项目,举行了企业、行业及协会优秀人才与学校专业教师互聘仪式,多家企业还向校方捐赠大数据软件、无人机等教学设备和奖教金用于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举办这次大会,并发布《工商宣言》主要是为了表明我们高职院校主动作为,走好产教融合这条路的决心。”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周志春说。 精准对接,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14年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为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成立的4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是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浙江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现有在校学生超万人。 多年来,学校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合作办学,创建了“点、线、面”结合,多元共融、协同并举的产教融合机制。 早在2000年,浙江工商职院就与当地知名企业雅戈尔集团合作创办“雅戈尔营销管理学院”(以下简称“雅戈尔学院”)。 2000年至2005年,雅戈尔学院连续定向招生,培养的三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就有60多人充实到雅戈尔公司一线,成为一支生力军,对改善企业骨干队伍结构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与此同时,学校还与雅戈尔服饰公司联合举办在职员工培训班35期,培训员工1200多人次。如今,这家中国服装行业的领军企业,绝大多数一线营销骨干人员都曾是雅戈尔学院培训班学生。雅戈尔学院也被雅戈尔集团公司总裁、董事长李如成称为雅戈尔的“黄埔军校”。 除了雅戈尔学院,近年来,浙江工商职院还以订单培养、进厂建室、引企入校等方式,先后与太平鸟、宁波电信、新华书店、财通证券、均胜电子、晨江轨道交通、中环建筑装饰、利星汽车服务、萤火虫影视传媒、豪雅进出口、首旅南苑等众多龙头和骨干企业联合,开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目前,紧密合作的企业有150多家,覆盖到学校不同类别、多个专业,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 浙江工商职院于2016年开始,与宁波均普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以订单班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从对口专业选拔大三学生,学校派出高水平实训指导教师、企业投入专项资金,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进行定点特殊培养,对于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符合招聘要求的学生直接安排就业。合作中,建立了企业在学徒培养中的职责清单以及学徒学习跟踪单。双方共同构建了“初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的三级学徒途径,让学生从“学生(准员工)→毕业生(员工)”身份进行递进转换。截至目前,55名参与订单班培养的学生,经双向选择,有近半数学生留在企业,并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校企合作还锻炼了学校师资队伍。如今,浙江工商职院“双师”素质教师的占比达85.42%。2019年学校获评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团队、入选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近3年来,浙江工商职院科技社会服务到款额3180余万元,申请专利294项,还为社会培训人员3.95万人次、技能鉴定5100多人次。 引协会入校,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共兴共荣 今年年初,从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传来佳音,浙江工商职院《首创校企“制播分离”电视栏目合作,搭建高水准产教融合实践平台》获评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奖。 从2002年开始,浙江工商职院启动“引协会(学会)入校”等形式,通过与行业协会、学会搭建专业与企业合作平台,开展“点对线”的合作。宁波市影视制作行业协会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 2008年,浙江工商职院在宁波市有关部门指导下,联合40多家影视企业发起、成立了宁波市影视制作行业协会。学校担任常务副会长单位兼协会法人。 “依托这一行业协会平台,集聚了行业资源,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开辟了全新的天地。”周志春说。 2015年,浙江工商职院又与宁波电视台4套达成协议,将《地产风向标》栏目整体引进校园,把课堂搬进演播厅,进行“真题真做”的高标准实战教学。 随着频繁的互动和交流,协会凝聚力也逐年增强。目前,宁波市影视制作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增至200多家,6个影视产业园、8所在甬高校也先后入会,成为宁波影视产业的核心组织和产学研合作平台。 周志春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浙江工商职院上下达成共识,产教融合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下活一盘棋。 据介绍,从2002年至今,浙江工商职院先后发起并成立了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会宁波专委会、宁波市工业设计学会等6个协会、学会,以及宁波市电子商务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宁波市模具教育指导委员会等3个行业指导委员会。“点对线”的合作,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6月,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入驻学校,直接把办公地点设在实训楼内。如今,依托协会平台和学校资源,双方围绕汽车后市场产业链的发展要求设置专业,培养汽车检测、维护、营销、金融、保险等技能人才已达400余名,还就宁波汽配O2O垂直系统、汽车零部件大数据和汽车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开展了广泛合作,共同构建、推进宁波汽车后市场的民生服务工程。 “此外,为提升宁波汽车万亿级产业实用人才,协会、学校和企业还计划开展三方合作,开设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试点班。后续还将大力开展汽车零部件技术及应用行业人员培训,为行业发展输送更多实用人才。”对此,协会秘书长汪虹充满期待。 校地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相生 一直以来,“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浙江工商职院始终遵循的办学宗旨和努力方向。 依托区域块状经济,多年来,浙江工商职院先后与宁海、慈溪、海曙等地合作,创造性地将产学研合作的内涵扩展到人才培养、技术升级、服务社会、文化引领,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发展道路,成为高职院校深入地方产业聚集区办学,探索“县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先行者。 据了解,早在2004年,为解决宁海县产业转型升级中高技能人才匮乏问题,浙江工商职院就与宁海县政府、中国(宁海)模具城合作创建宁海产学研基地。2007年,宁海学院整体入驻宁海模具城,以“总部-基地”“县校合作”办学模式,打造出一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融合,并形成一定生产能力的特色教育平台。 10多年来,对接塑料模具制造产业链各个环节,宁海学院建成了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工业设计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还建起了学生实训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和两个教学工厂,培养出了一批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提升了宁海县域模具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科技动能,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典型范例。 与中国(宁海)模具城共同搭建的面向宁海及周边模具产业的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每年为宁海10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面向宁海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在岗员工培训、技能鉴定以及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等多种形式教育与培训。校地还共建成宁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宁海高技能人才培训学院,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 如今,宁海学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均成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还同时是教育部骨干专业;“模具数控基地”成为“中国模具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教育部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塑制品表面装饰与智能成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后被认定为宁波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首批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教育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家电模具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海研发中心也同时落户宁海学院。 借鉴宁海学院经验,由浙江工商职院与慈溪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产业学院——慈溪学院,也于2016年10月正式揭牌成立。 据了解,运行3年来,慈溪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实训实验场所改造投入达1083万元,办学成效日益凸显。学院先后与宁波卓力电器、吉利汽车研究院、方太集团、沁园集团等几十家区域内企业开办订单班、技术咨询、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人才储备与支撑。 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团队也跨出校园、走进企业,为企业培训在职员工、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前不久,校企联创的宁波市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慈溪分会、市电工电气行业协会人工智能分会、市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委会也相继落户慈溪学院。 “实践证明,校地合作是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欣喜之余,浙江工商职院另一幅校地合作蓝图也已绘就:与海曙区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将“发挥区域产业、政策优势和学校人才、科研、社会服务优势,开展紧缺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应用性技术研发和决策咨询等多元服务”,实现多方共赢。 “这将是新时代背景下,校地合作模式的新突破。”周志春说。 点线面互动,唱好产教“融”字诀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业态逐渐渗透到生产、流通、服务等关键环节领域,成为带领众多中小微企业走出去,推动中国品牌出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数字贸易的助推器。面对越来越大的人才供需缺口,浙江工商职院协同政府、企业和院校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途径。 凭借宁波外贸传统优势和电子商务创新服务,浙江工商职院成立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应用英语专业在内的电子商务产业学院,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寒暑往来,位于学校求真楼的宁波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基地常年灯火通明,成为电商学子的练兵场,通过教师“引企驻校”,学生团队在老师的指引下运营孵化跨境电商项目,迄今承接项目超过200个,成功孵化电子商务项目180余家,为企业输送了1000多名高技能人才。 除了“引企驻校”,学校还先后与慈溪市和江北区开展合作,与知名电商产业园区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实施“入园办学、引企驻园”电商人才特色培养模式。2015年9月至今,相继有284名学生入驻办学园区,为数十家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提供运营服务,帮助入园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2000多万美元。 2015年6月,经宁波市教育局和市商务局授权,浙江工商职院牵头成立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融合在甬大中专院校、政府、园区和企业优质资源,“学校主导、企业参与、政府支持”,围绕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链发展要求,打造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链。 2017年,浙江工商职院牵头成立宁波市电子商务职教联盟,参与了包括《宁波市工业企业“电商换市”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奉化智慧城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宁海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6-2030)》等政府部门电子商务政策的制定,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2018年4月,鉴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浙江工商职院入选首批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走在了全国前列。 此外,作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学校课题组相继完成并发布《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报告》和《全国首个高等职业院校留学生跨境电商专业双语标准》,在联盟建设和产教融合方面贡献越来越多的“工商方案”。 周志春认为,在产教融合的探索实践中,“点对点”的校企合作、“点对线”的校协合作和“点对面”的校地合作,互相联动、彼此交融,多层次、多渠道,让多方资源得以集聚,焕发出几何式增长的活力。 在他看来,学校牵头组建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成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正是点线面互动的成果。 “实践证明,产教融合这条路不仅要走下去,而且要往深里走、实里走。”周志春认为,这次大会发布的《工商宣言》是愿景,是承诺,更是继续深化产教融合的规划表和路线图。下一步学校将联合各方主动作为,探索高职教育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培育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加有效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通讯员 姚敏明 记者 李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