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波曾举行首届中国少儿汉字棋大赛(资料图)。 记者 胡龙召 摄 |
 |
中国汉字棋 |
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正在衢州举行,赛事共设置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五子棋、国际跳棋6个项目,我市65名运动员参加全部6项比赛。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由宁波人任志甫发明的项目——中国汉字棋,在全国首届智力运动博览会上亮相,宁波和衢州两地的青少年队伍,上演了一场汉字棋联谊赛。 宁波人发明的 汉字棋受到关注 汉字棋既是棋类,又是一项智力游戏。2014年,宁波人任志甫以国家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字为字源,成功研发了首套中国汉字棋。 汉字棋将汉字连缀成词的学理与智力运动的弈理融为一体,分国内与国外两个版本,国内版汉字棋一套6副,含2880个汉字,字源选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分初、中、高三个等级;国外版汉字棋一套3副,含1440个汉字,字源选自HSK汉语通用版本。汉字棋由理棋、布棋、行棋、组词、打吃、清盘6个规则组成。 两人对弈汉字棋,以棋盘上组成词的活棋多少决定胜负。 这次汉字棋在全国首届智力运动博览会上亮相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朱国平等人专门听取了汉字棋介绍。浙江省智力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毛昭平认为,中国汉字棋不仅是一款棋子,而且是一本“棋书”,在近3000个汉字中包含了大量的天文地理百科知识和做人做事的智慧,从棋规要求看,一个少儿学好汉字棋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掌握各种知识的过程。从这一点上说汉字棋开创了智力运动新价值并不为过。 研发初衷是提高少儿组词能力 为什么会想到研发汉字棋?任志甫说,创造灵感源于少儿重字轻词现象。“现在小孩学习汉语,普遍存在识字多词汇少的问题,学的很多汉字没有得到应有的消化。”他说早年同事家有个小孩,还没上学就认识了几百个汉字。见孩子认字那么厉害,任志甫便想考考他的组词能力。结果发现,孩子识字虽多但不太会组词。还有几次,教育系统的朋友向他感叹: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光靠死记硬背或手工抄写短时间内很难提高。 于是任志甫想,是不是可以创造一种新的形式,把常用字设计成一种智力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玩耍的同时增长词汇量?之后数年时间,他一有空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琢磨。他坚信汉字的特殊结构潜藏着一种独特的游戏密码,“汉字单字连缀成词(句)的特殊结构,就让汉字棋成为一种可能。”然后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要让这套游戏能够进学校推广,此外,游戏路图设计、棋子的大小和材质的挑选也都有讲究。比如棋盘要能在课桌上放得下,棋子数量不能太多,游戏时长必须控制在45分钟内…… “我易稿数十次,演练上千回,开模、造汉字棋花了3个多月。”任志甫说连汉字棋的制作原料,也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最后选用的是制造电话机的酚醛树脂,这种原料手感光滑,质感也比较好。”2014年,任志甫捧出了这套含2880个汉字的“中国汉字棋”。 汉字棋逐渐从宁波走向国内外 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任志甫曾在文化、宣传等单位担任过职务,一直站在文化推广和传承的前沿。退休后,他仍在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借助文字研究和推广,他觉得自己似乎又开启了一扇文化传承的窗口。发明汉字棋之前,任志甫还曾自创“易经国牌”,被认为是“易学大众化,国学智力化”的一项创举。 “我平时喜欢独立思考,想在中华文化传承方面作一些探索。我的成就感大部分来源于文化探索和创新。”任志甫说,自己虽然不是教育工作者,但一直将对汉字的保护和传承视为分内之事。2016年,以研究汉字文化传播为主旨的“宁波市华文汉字应用研究院”成立,任志甫担任院长。这几年,他一直在为汉字棋的推广和完善默默努力。 比如去年8月,汉字棋进入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主办的公益课堂活动;今年2月,澳洲·中国汉字棋师资培训班在悉尼实验中文学校成功举行;今年4月,鄞州区金融业协会向西藏比如县捐赠“中国汉字棋”,开展“教育扶贫”助教行动…… 据了解,汉字棋自面世以来,从宁波走向国内外,已传播影响到北京、上海、广东、贵州、新疆、西藏、湖南、吉林、江苏等国内二十余个省份,以及美国、法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南非、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寓教于乐的项目,通过汉字棋,我们找到了华夏文化传承的密码,衍生出了第三种文化意识形态,向全国甚至海外推广发扬。”任志甫充满自信地说,相信汉字棋可以在全国所有省份得到普及覆盖,若干年后,它或许可以成为宁波的一张文化品牌,被世界所认同。记者 戴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