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饭格子

    □安殷

    很多人已经对铝饭盒没有印象了,这可是上世纪80年代吃饭的家伙什,宁波人称之为饭格子。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去邻村上学,路途较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只能在学校里解决。好在学校有食堂,但那时没有米饭出售,只能代为蒸饭。蒸饭的工具就是饭格子,铝制,长方形,盒深盖浅。好处是掉在地上也不会坏,最多凹进去一块,但不影响使用。

    老妈给我买了个新饭盒,有着银白色的光泽,很漂亮。可惜被姐姐看中,说我人小饭量小,用这个浪费。把她用的老饭盒给了我,说这个刚好适合我。新的那个确实大了一码,我抗争无效,只好用那只灰不溜秋的老饭盒。擦掉上面的老红漆,重新写上自己的班级和名字,免得和别人的搞错。

    从此,我每天上学时,除了书包,还带着饭盒、菜盒和大米,放在另一个袋子里。大米是放在一个小布袋里,一般放了一周的量。到了学校,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食堂去蒸饭。放适量的米到饭盒中,淘洗两遍,捡出小石子,放点水,盖上盖子,放到每个班级专用的竹筐里。米和水的配比是个学问,记得有次一个同学只放米没放水就去蒸了,中午当然没法吃了,闹了笑话,最后还是几个同学凑了一点米饭,他才不至于饿肚子。我最初蒸出的饭,不是过湿就是过干,有时不够吃,有时又吃不了,掌握不好尺度。后来慢慢掌握了规律,水的深度没过食指的第一节,刚刚好。

    上午四节课上课时,肚子就已经咕咕叫了。课后,会有值日的男同学去食堂把班级的箩筐去抬来,里面都是本班的饭盒。刚蒸出来的饭盒很烫手,要裹上块布才好拿。菜是冷的,冬日里吃有点受罪,聪明的人自有办法。吃上几口,或是挖出一些饭,把老妈准备的菜倒进饭盒中,盖上盖子,焐一会,这样菜能温一点,好过吃冷菜。有的同学更厉害,把生的咸鸭蛋或者榨菜放到饭盒中,和米饭一起蒸熟,这样饭菜都是热的。这是好办法,但遇到是其他的菜,菜和饭混在一起,味道不好。

    吃的时候也要小心,要注意饭

    里是否有石子。那时的米都是自家种的稻子碾的,晒稻中间难免会混进小石子。在教室里一起吃饭时,常会听到很响的牙齿咬到石子的声音,很是瘆人。那滋味极不好受,我也遇到过几次,虽然牙齿没被磕掉,但好几颗牙的牙釉质缺损了。

    饭后要洗饭盒和菜盒。饭盒粘黏糊糊的,要费点劲才能清洗干净。也有懒人随便冲冲就算了,第二天再放点米,重新蒸上,一段时间以后,盒壁上有厚厚的一层污垢。问他原因,他振振有词地辩解,洗得太干净,铝会渗出来。铝的摄入量过多,会影响脑细胞功能,人会变笨的。等以后学了化学,发现这老兄说得很有道理。盛菜的盒子,或多或少有点油,如果是荤菜,更难洗。那时没有洗洁精,也没有热水,有人发现用米饭来刷,能干净。但一般我自己的米饭还不够吃的,没有多余的饭来刷盒子,偶尔用别人的米饭实验过,效果真的不错。

    后来新出一种饭格子,带着一个夹子,很实用。放好水,盖上盖子后,把夹子扣上,不会造成盖子掉落和漏水。拿饭盒的时候,把夹子反过来,刚好可以做把柄。

    到了读高中时,吃的是大木桶蒸出来的米饭,只要带上饭票和饭碗就行了,饭格子就慢慢地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后来,铝饭盒是看不见了,偶尔自用的都是不锈钢制作的饭盒,多层,精致实用。如今,外卖时代,不用饭盒了,代替的是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只是由此产生的垃圾太多,环境压力非常大。

    这样想来,我不由得又开始怀念饭格子了。那些年,生活不算富裕,使用铝饭盒,自带饭菜上班和上学是那时的传统,我也因此见证了一段艰苦的岁月。但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依然值得借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