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位于宁波雅戈尔动物园的游禽湖波光粼粼。远处湖边树荫下,成群结队的鸳鸯不时翻腾起阵阵水花,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鸳鸯“戏水”。从2010年至今,每年到游禽湖“打卡”的鸳鸯从最初的上百只增加到近千对。这片水域到底有什么“迷人之处”? 这是一群“只能远观”的小家伙 “它们的胆子特别小。”经过十年的观察,宁波雅戈尔动物园的动物管理员老丁说。游禽湖湖面挺开阔,而近千对鸳鸯偏偏选择“蜗居”在湖边人迹罕至的一侧。 在整个动物园,稍稍能够靠近它们的估计只有动物管理员。这也是老丁在游禽湖工作三四年,每天早上固定时间投食,才得以跟这些鸳鸯建立起“塑料情”。 “即便现在,每次上岸投放饲料,也总会有一小群鸳鸯受惊飞走。”老丁说。若是不巧碰到他休息,代班的动物管理员只有和他一样,戴上斗笠、穿上蓑衣,才能靠近。 因为距离太远,肉眼无法分辨,甚至连普通的中长焦镜头也无法清晰记录下它们的身影。摄影记者不得已搭上动物管理员的小船,慢慢向鸳鸯的“蜗居点”靠拢。对于普通游客而言,可以通过岸边的望远镜一睹鸳鸯的“芳容”。 “只能远观”,也一定要看上一眼,是因为鸳鸯,尤其是雄性的鸳鸯“颜值”绝对值回票价,红色的嘴,橙色的脚,艳丽的冠羽……没错,就是游禽湖上“最靓的崽”。 鸳鸯爱戏水,但其落水时的动作“不堪入目” 在民间,鸳鸯一直被视为夫妻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的美好象征,更有“愿做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夸赞。 实际上,鸳鸯也是“有故事的男同学和女同学”——或许是“鸳鸯戏水”太深入人心,很多人会觉得鸳鸯是一直生活在水里的。实际上,作为候鸟,鸳鸯的飞行能力是“一级棒”的。 以游禽湖上的这群鸳鸯为例,它们每年10月就会从北方飞到这里过冬,一直要等到第二年3月才会离开。 鸳鸯爱戏水,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会一直待在水里。“从我们的观察看,它们在早上和傍晚的活动量会大一些,其余时间多是呆在临水的灌木丛上。”工作人员说。 游禽湖上除了鸳鸯,还生活着天鹅、绿翅鸭、罗纹鸭、灰雁、鸿雁、斑头雁等多种动物。不像其他动物飞行时都是有规律地挥动翅膀,鸳鸯的挥翅简直可以用“乱七八糟”来形容。 不仅如此。像天鹅是以优美的“滑翔”的姿态在水面降落,而鸳鸯呢,是直接“砸”在水面上,溅起的水花就像是跳水失败,“不堪入目”。 十年如一日 只因“家”的感觉 “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千对鸳鸯在游禽湖落脚。”老丁说。从2010年开始,每年有鸳鸯到游禽湖过冬,且数量年年递增。 候鸟迁徙通常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年复一年地在特定的路线上飞行。因此基本可以判断,来游禽湖过冬的鸳鸯都是同一批以及它们的后代,甚至是抱团而来的“乡里乡亲”。 如此胆小的鸳鸯,为何偏偏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宁波雅戈尔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分析,和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有关。 游禽湖的水是“活水”,和东钱湖相通,能够满足鸳鸯对水质的需求。 绿水有青山“怀抱”,还有茂盛的植被,尽可能保持原生态的生活环境,对长途跋涉后的鸳鸯来说,无疑是理想的歇脚地。 “除了鸳鸯,游禽湖还吸引了野天鹅来过冬。”工作人员指着湖面上悠游自在的野天鹅一家说,“去年是两只大的带着两只小的,今年一家四口已经变成一家七口。” 有同样不远千里而来的绿翅鸭、罗纹鸭,也有动物园饲养的天鹅、灰雁、鸿雁、斑头雁,水鸟种群的丰富,在无形中也为胆小的鸳鸯营造了一个“温馨”的“邻里关系”。 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动物管理员对鸳鸯的生活习性有了基本的了解,尽可能减少人为对它们的干扰。 与此同时,每年到了它们来过冬的时节,动物管理员还会相应增加整个湖区的谷物等饲料的投放量,做好“后勤保障”。 记者从宁波雅戈尔动物园了解到,为了欢迎这群小“客人”在宁波安家,今后游禽湖将改名为“鸳鸯湖”。 记者 石承承/文 崔引/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