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胶俱乐部成员 |
 |
黑胶俱乐部实景 |
 |
黑胶俱乐部实景 |
在宁波,有这么一群爱好黑胶音乐的人,从最初的两三个铁杆“独乐乐”,发展到全宁波500多人的“交响曲”,黑胶音乐展、“胶流”品鉴会不断出现在浙江书展、宁波文博会、宁波图书馆、特色艺术书店、甬城高校等现场,真实还原、空灵暖心的怀旧音乐像一袭沁人心脾的风,温润了无数人的心灵。宁波“胶迷”们自发成立的“留声岁月”黑胶俱乐部在收藏数量、藏品档次、公益活动等方面已居全省领先位置,在国内黑胶音乐圈也有一席之地。国内一些音乐大伽多次点赞宁波的黑胶音乐。 留声岁月 与黑胶的“约会” 她的眼神如此忧婉 仿佛错过了百年 在黑胶的音乐中 静静的等 慢慢的读 重复循环的跳针 一如光离的荒影 躲了前世的错痕 却又在今世的漩涡中 惆怅徘徊 这首即兴诗是我市资深爱乐人、黑胶收藏家沈炜的作品,描述的是一位佳人聆听黑胶、唤醒旧时回忆的场景,“重复循环的跳针”“错痕”“漩涡”等比较形象地描述了黑胶文化的鲜明特征。 2000年,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很多人重新认识了老式黑胶唱机。婉转动人的歌声,从老式唱机里缓缓流淌出来,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 黑胶唱片曾是20世纪占统治地位的音乐格式,它通过唱片上刻录的波形纹路直接读取后,以物理的方式还原为声音,是一种真实还原现场的方式。然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后数字浪潮席卷音乐界,黑胶唱片被后来居上的CD、MD、MP3、MP4等音乐载体迅速取代,逐步退出了市场。 不过,在宁波,对黑胶情有独钟的人不少。沈炜、苏斌就是其中的铁杆,“当唱针落在唱片的一瞬间,我感觉整个人被那个声音电到了,一种清灵透彻、自然无暇的气息,涤荡着我的肺腑,很久很久那个声音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沈炜回忆起第一次听黑胶唱片的感觉仍然清晰。 苏斌也是一名音乐发烧友,他热衷于玩HIFI器材和黑胶收藏。2012年,苏斌在海曙恒茂广场开设了一家专业级听音室,装配了百万级音响设备,以乐会友。沈炜和苏斌一商量,不如搞一个“黑胶俱乐部”,视听室对社会免费开放,会员可在俱乐部里分享自己的藏品,大家聊黑胶、品黑胶、推广黑胶文化,岂不快哉? 至于取个什么名,几经讨论,大家觉得黑胶唱片致敬的是经典老歌,不如就叫做“留声岁月”吧。 黑胶俱乐部的“官宣”是这样的:俱乐部收藏配置有世界顶级的黑胶音响设备,有黑胶唱片等各类软体3万多套,常年开展以黑胶、磁带、LD等为媒介,以老歌为内容的活动,经常举办唱片、海报展示试听、演绎和讲座。 致敬经典 倡导仪式化的慢生活 11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恒茂商业广场一楼的“留声岁月”黑胶俱乐部,亲身体验了黑胶唱片的魅力。 在这个百万级的顶级视听间内,墙壁上挂满了琳琅满目的珍贵黑胶,柜架上也是密密麻麻的唱片,华语歌坛有邓丽君、陈百强、张国荣、苏芮、谭咏麟、林子祥、李宗盛、林忆莲……古典乐有肖邦、巴赫、勃拉姆斯、马勒、贝多芬、海顿……一张张珍贵的黑胶唱片,串联起世界音乐的长河。 “这张张国荣的彩色唱片很稀缺,全球发行只有1000张。”宁波张国荣歌迷会会长陈锋话里带着自豪,他是俱乐部后来的核心成员之一。 “你看那张白金唱片,全球只有两张,一张是歌手珍藏,一张就在我们这里。”俱乐部负责人苏斌如数家珍。 “用手机听音乐听到的是声音,用黑胶听到的才是音乐。”沈炜的点评更是直白。 苏斌从柜架上挑了一张邓丽君的黑胶唱片,轻轻吹拭盘面,郑重地将它放置在唱机上。唱片开始旋转,刹那间空灵温暖的女声充盈整个空间,一股暖流流过心田。听完一张后,他又缓缓换上惠特尼休斯顿的《保镖》唱片,高亢入云、荡气回肠的声音仿佛要掀翻天花板,一种久违的感动油然而生。 “黑胶的魅力,简单说有三点,一是最接近现场的音乐,穿透力强,原汁原味;二是情怀满满,都是老歌,致敬经典;三是仪式感强,不像我们听手机音乐那么简单随意,它从选唱片、洗唱片、调试唱机都有一套流程,中途不轻易换片,参与性强。”20年的收藏经历让沈炜对黑胶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喧嚣嘈杂、高速运转的时代里,尽管数字媒体以它的快捷、方便成为当今主要音乐欣赏方式,但黑胶唱片依然以她独特的魅力,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唤醒生活本真的一种回归方式。 据福布斯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经历了1970年后期的“黄金时间”,时隔近50年后,黑胶唱片又迎来了全球复兴。2017年全球的黑胶唱片产量达到4000万张,新千年以来销售总额也首次达到10亿美元。“黑胶复兴”成为近年的一个热词。 滋物无声 黑胶推广进行时 从2012年至今,“留声岁月”黑胶俱乐部办过多少场活动,创办人也记不清了,但俱乐部的“朋友圈”确实越来越大,公务人员、大学老师、媒体记者、电台主播、企业经营者、大中学生等纷纷加入进来,50后至00后,人员梯队一应俱全,目前俱乐部会员已超过500人次,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也走出了宁波,走向全国。 俱乐部的宗旨是致力黑胶文化推广,倡导古典品质生活,苏斌、沈炜、陈锋、毛翼彪、江晶晶、陈喜等一批热心人士带着心爱的黑胶,近年来高频出现在宁波学校、公共图书馆、特色书店、文创展示的现场,让更多的人走近黑胶、爱上黑胶,过上更具诗意的生活。 他们是一群快乐的爱乐人。每次举办黑胶文化活动,俱乐部都是群策群力,团队作战,各司其职,快乐地忙碌着。目前在宁波的不少地方,都浸润了黑胶文化的元素,“黑胶复兴”的态势在宁波渐趋明朗。 14日上午,记者来到宁波文化广场的梨枣书店。在书店的黑胶文化区,摆放着不少怀旧的老物件,而转动的黑胶唱机正在播放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书店洋溢着一种欢快、恬静的气氛。据书店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黑胶俱乐部已在书店举办了多场公益性活动,分享了邓丽君、张国荣等多场黑胶音乐展,每次活动都有上百名市民参加,常常有全国音乐界大伽来站台。 黑胶文化也逐步走进甬城校园。俱乐部的会员带着黑胶、带着音响,走进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外事学校、宁波中学、宁波外国语学校、华泰小学,让师生们感受黑胶音乐的魅力和岁月背后的故事。感人的场面常常出现,一些师生在旋律中听着听着热泪盈眶,要求一曲接着一曲地放,久久不愿离去。 在今年的宁波文博会和前不久落幕的浙江书展上,宁波黑胶文化的元素进行了精彩的展示,也受到政企界高层的关注。 随着道路越走越宽,各方的社会资源也渐渐聚拢在一起。如何从收藏巨大的黑胶唱片中汲取养分,进行创新与深度挖掘,也成为宁波“胶迷”的一个命题。 “俱乐部收藏的很多唱片没有数字化的音频资料,如果唱片损坏,这些歌曲就会濒临失传,我们有一个‘老歌苏醒’计划,就是想把所有QQ音乐里找不到的老歌都转录成数字音频。”沈炜、苏斌告诉记者,他们近期将着手启动这项抢救性工作,并考虑出版一本关于黑胶文化的书,将黑胶的感人故事、美妙旋律传承下去。 记者 周晖 文/摄 部分图片由采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