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艺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景式的战争视角

——看影片《决战中途岛》

    郁妍捷

    历史,总要以更大的景深回看,才能愈发通透地看清楚当时事件发生的经过——于1946年6月4日进行的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发生在太平洋洋面上的重要战役,也是太平洋战区里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电影《决战中途岛》的故事就是围绕着中途岛之战和期间涌现出来的人物展开的。虽然在136分钟的片长里,导演艾默里奇绘制了一条跨度不小的时间线,但他始终围绕三个关键词组推进情节的的走向。一个是“国家政要”,他们不需要亲自深入龙潭虎穴,可是他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说出的每一句话,甚至是不经意间的一个细微动作,都有可能引导自己的国家走向完全不同的未来;另一个是“战场”,那是一个只有炮火和死神的地方,对于活生生的人来说,走进那里,便是炼狱般的体验;还有一个就是“将军与士兵”,将士是构成军队的主体,他们无论代表哪一阵营,都践行着忠和义,毫不犹豫地抛头颅洒热血。于是,当这三个看似独立的词语碰撞在一起,被导演有意串联构建出了影片最强大的戏剧张力,这也是本片厉害的地方,它并没有将上述几个元素单纯展示,而是在互通融合过程中打通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场宏大的激烈的更是史诗般级别的中途岛战役。

    电影《决战中途岛》一开始,是从1937年的东京讲起,那是冬季,当时还是作为美国海军军方代表驻扎日本的莱顿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未结冰的湖边用网兜小心翼翼捕捞着湖面上休息的野鸭,只是他们的运气同他们的心情一样糟糕,被惊扰的野鸭成群飞离,乌压压地掠过美国人的头顶。那一晚,莱顿一行参加了在山本五十六府邸举行的送别晚宴——撇开国籍与职位,座位中的莱顿和山本,这对曾经一同在华盛顿共事过的同事私下里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宴会上,两人偷偷对视,表达对对方的热情;宴会后,莱顿用日语跟山本告别,并试图劝说山本不要让自己的国家与美国为敌;山本则用英语诉说着自己对日本如果惹怒美国后,未来走向的担忧,也提到了两人恐会战场相见的惧怕。这两人对各自的友情做着最体面的了断……

    镜头随即聚焦4年后的珍珠港,明明代表着隆冬月份的十二月,但在太平洋上依然暖意融融,《决战中途岛》的主体内容从那时的夏威夷开始:自己的建议被华盛顿驳斥的情报官莱顿,正在家里陪伴着妻儿,满脸心不在焉;一艘舰船甲板上,年轻的水兵萨利正在按要求摆放椅子,准备接下来的礼拜;半空中,驾驶着战斗机的飞行大队副队长贝斯特正在为身后的“菜鸟”飞行员演示怎么在飞机没油的情况下在航母甲板上硬着陆——几乎没有人留意到突然出现的飞机,日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珍珠港,没多长的时间,停泊在珍珠港里的四艘战列舰、两艘驱逐舰、188架飞机以及2400余名美国大兵魂断太平洋。在接下来的200余天时间里,从珊瑚岛到阿留申群岛,到最后的中途岛,日军先后对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进行了不分昼夜的毁灭式的轰炸。这段是本片最激烈的部分,它拍出了那种激战环境下的“密不透风”的氛围。通过对镜头的把控,导演逼着我们跟随飞机,甚至是一枚炮弹的视角看无数的弹道扑面而来,又在空中炸出一朵朵黑色的“礼花”;而覆盖全景的航拍镜头则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一架架战机坠落,被大海吞噬,或是大片的战舰在大火中疯狂燃烧——大量黄色与黑色的对撞冲击,让单调的海战变得格外惊心动魄。

    好在,影片除了不间断的死亡,还拍出了那种无尽黑暗之中闪现出的人性的光芒,拍出了令人热血沸腾的范儿,更串起一幅从将军到士兵的英雄群像,那里包含着军人的铮铮铁骨,也充满着铁汉柔情:珍珠港遇袭时,萨利为了躲避日军的炮火双手被烧红的枪管烫伤,而刚刚才狠狠责骂过他的军官却毫不犹豫地为他挂起一条通往生的缆绳,自己则拿起还能使用的机关枪对着敌机疯狂扫射,直到自己与军舰一起葬生火海。情报官莱顿为了能完全掌握山本五十六下一步的计划,连续一个月不曾回家,即使深夜回到家,仍然继续研究作战计划。对于妻儿的愧疚,莱顿无奈地承诺,希望用自己的后半辈子补偿。罗奇福特破译出日军的“AF”代表中途岛后,在不确定正确与否的情况下,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还是无条件对这个吹军号出身的破译员表示信任,紧急地调动手头上所有的力量,全部派到中途岛加强防御。才当上飞行员不久的布鲁诺被日军俘虏后,为了保守军事机密,毅然跳海慷慨赴死。贝斯特为了给死于珍珠港的好朋友报仇,不仅面对肺部撕裂的情况毫不退缩,一趟趟执行飞行任务,更凭借一人之力在一天内炸掉了日军两艘航空母舰……

    但影片对美国海军对日军的恨意和对战友的情谊有些语焉不详,没有办法给人更加震撼的冲击。不过,它的精致与它的粗糙,它的深沉与它的浅白,都让中途岛战役多了一种艺术形式的记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