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替天行道人将至”

——托塔天王晁盖的故事(之九)

    □胡杨

    上回我们说到,宋江选择林冲作为石秀弑晁的后援,那么,林冲为什么会同意宋江这样的安排呢?林冲之所以会同意宋江这样的安排,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林冲是力挺宋江的。

    林冲自有他自己的处世原则。当初,林冲在火并王伦的时候,曾在梁山第一次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当梁山泊主的命题。

    小说第十九回写道:

    林冲拿住王伦,骂道:“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亏了杜迁得到这里。柴大官人这等资助你,赒给盘缠,与你相交,举荐我来,尚且许多推却。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妒贤嫉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林冲认为,只有“大量大才”的人,方才可以成为梁山泊主。这就是林冲火并王伦时的真实想法。

    我们曾经分析过,林冲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初,林冲之所以会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不想恶了高俅和高衙内,其目的就是为了日后能谋求个安定的生活。火烧草料场之后,林冲虽然走投无路,被逼上了梁山。但是,林冲上梁山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寻求一个安身之所。“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现在虽然寄人篱下,但是,林冲仍然期望着“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时来运转,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当林冲听了晁盖所讲的智取生辰纲、杀死追捕官军的那番经历之后,马上就眼睛一亮了。因为,林冲从晁盖的身上,看到了不同于王伦的特质。同时,也从王伦不容晁盖他们上梁山的言行中,发现了自己人生的转机。

    所以,林冲才会在第二天一大早就主动去找晁盖,与晁盖、吴用等人达成了火并王伦的默契(小说第十九回)。火并王伦之后,林冲又力推晁盖当了梁山泊主。

    但是,晁盖最后还是让林冲失望了。林冲从晁盖上梁山后的所作所为中发现,他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好大

    哥,而不是一个好寨主。因为作为一寨之主的晁盖,对梁山而言,既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没有服众的过人能力,更没有骄人的个人业绩。

    如果说王伦是个小打小闹的水泊草寇,那么,晁盖只能算是个安于现状的梁山大王。林冲如果继续跟着晁盖走下去,那么,他如何才能实现“威镇泰山东”的人生理想呢?

    后来,当林冲听说了宋江智取无为军的果敢,看到了宋江上了梁山之后,那出众的领导才能和远大的人生抱负,他似乎又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希望。所以,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林冲与吴用一样,立马就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宋江的阵营。

    对此,金圣叹有个准确的评语:“‘林冲何如人也?’曰:‘毒人也。’”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石秀和林冲是如何弑晁的?从小说第六十回晁盖中箭的这一段描写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样几个问题:

    其一,晁盖遭遇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混战。一顿乱箭射来,其中有一箭射中了晁盖的面颊。

    其二,晁盖三更时分中箭后并没有马上陷入昏迷,而是直到天明拔出箭头之后,才血晕倒了。

    其三,晁盖中箭之后,直至天明拔出箭头,都没有发现晁盖中的是枝毒箭。

    其四,发现晁盖中了毒,是在林冲给晁盖敷了金枪药之后。

    所以,“观其书法,推其情状”,我们大概可以对晁盖被弑的真相作如下的推断:

    守在村口的石秀趁着混战,向突围而来的晁盖迎面射出了一枝预先准备好的刻有“史文恭”字样的箭。可惜,石秀箭术不高,只是射中了晁盖的面颊,而没有把晁盖一箭毙命。于是,林冲就在给晁盖敷金枪药的时候,趁机下了毒,让人误以为晁盖中的是枝毒箭。这就是晁盖中箭身亡的真相。

    那么,宋江为什么要选择史文恭,来背这个杀手的黑锅呢?我觉得,宋江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有两个:

    其一,史文恭武功高强,是曾头市的都教师,让他背这个黑锅,别人不容易产生怀疑。你看梁山泊这么多好汉,不都是被宋江的计谋给蒙骗了吗?

    其二,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史文恭抢了宋江的那匹照夜玉狮子马,而宋江又是非常喜欢这匹马。小说原文是这样写的,“宋江定死要这匹马”(小说第六十八回)。所以,宋江对夺了自己心爱之马的史文恭,应该说是怀恨在

    心的。于是,这史文恭就躺着也中枪了。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宋江为什么要弑晁?宋江弑晁,其实是宋江架空晁盖的必然结果。

    宋江是个极有抱负的人。小说第三十二回,宋江在瑞龙镇上与武松分别时,就与武松说过这样一番掏心窝子的话:“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地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可以记心。”

    宋江的这番话,应该是说出了宋江当时的真实情况。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的宋江,尽管胸怀凌云壮志,可是那“吏”的身份,使他无法施展才华,报效朝廷,更无法“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

    宋江后来之所以会选择上梁山,就是想借梁山这块宝地来一展他的“凌云志”,也就是所谓的“功名未上凌烟阁,姓字先标聚义厅”。

    小说第五十六回,宋江见了徐宁这样说道:“现今宋江暂居水泊,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非敢贪财好杀,行不仁不义之事;万望观察怜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

    宋江对徐宁所说的这席话讲得很明白,他宋江只是“暂居水泊”,用“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的梁山梦,来统一梁山各路好汉的思想,最终接受朝廷招安,实现自己“全忠仗义,辅国安民”的人生理想。

    可是,反观晁盖,他上了梁山之后却是毫无建树,既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来凝聚人心,也没有过硬的组织措施以壮大力量,而他自己更没有为梁山的发展建过一份大功,立过一份伟业。晁盖的人马,初上梁山时是那些人,等宋江上梁山的时候,还是那些人。这晁盖的能力,应该是可想而知的了。

    所以,当初七星聚义,吴用推举晁盖为首的理由,只是晁盖年长。而宋江上梁山之后,推晁盖坐第一把交椅的理由,竟然也是因为晁盖年长,而不是因为晁盖的能力超强,或者品德出众。所以,如果按照晁盖的思路走下去,那么,梁山充其量只能成为王伦时代的“放大版”,无非只是多了个“聚义”的名号,多了几杆枪、几匹马而已。

    小说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后,有篇言语写得好:“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

    晁盖想要“托胆称王”,“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这就明显与宋江“呼群保义”,“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路线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可见,宋江可以架空晁盖,但宋江绝不可能长期容忍晁盖。可以这样说,宋江没有上梁山的时候,晁盖的作用是为宋江的上山作准备。而宋江一旦上了梁山,那晁盖的作用就成了为宋江当梁山泊主做准备了。

    小说第十九回末尾的那句话,写得很有意味:“替天行道人将至,仗义疏财汉便来。”

    既然宋江要登场了,那么晁盖就要先来梁山打前站了。既然宋江在梁山站稳脚跟了,那么晁盖也就到了离开梁山的时候了。这便是晁盖的宿命。虽然残酷,但却合情合理。

    至于晁盖出兵曾头市时,那杆被风吹折了的认军旗,则只不过是宋江玩的小把戏而已。让人觉得,晁盖的死乃是天意。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