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松称呼 背后的故事

    □胡杨

    武松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们对他都有着不同的称呼。武松这样的特殊待遇,在整部《水浒》小说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跟着《水浒》原著,来细细探究一下武松不同称呼背后的故事,应该是件很有意趣的事情。

    一、“武二郞”

    武松的第一个称呼是“武二郞”,出现在小说第二十三回。宋江在郓城县杀了阎婆惜之后,与宋清一起逃到沧州横海郡柴进的庄上,暂时避难。

    柴进十分隆重地接待了宋江、宋清哥俩。席间,宋江为了躲酒去净手,不想却在东走廊里一不小心踩翻了一柄火锨,把那火锨里的炭火都掀到了那个正在廊下烤火的大汉脸上。于是,那个正在烤火的大汉便跳将起来,举拳就要打宋江。

    这个举拳想打宋江的大汉,便是武松。柴进见状,便急急忙忙地跑将出来劝架。柴进指着武松向宋江介绍道:“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今在此间一年矣。”

    宋江说道:“江湖上多闻说武二郎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多幸,多幸!”这一声“武二郎”,宋江叫得是多么的自然,多么的亲切。这让寄人篱下,因生了疟疾而只能独自烤火取暖的武松听了之后,是多么的感动,多么的温暖。

    小说接着写道:宋江大喜,携住武松的手,一同到后堂席上,便唤宋清与武松相见。柴进便邀武松坐地。宋江连忙让他一同在上面坐。武松那里肯坐,谦了半晌,武松坐了第三位。

    那么,宋江为什么会对武松如此的器重,如此的厚爱?难道宋江真的是如他自己所说,在江湖上多闻了武二郎的大名?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一年,武松虚岁二十五岁。除了在老家清河县经常喝酒打架惹官司之外,武松并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来。那时,武松所做的最牛的一件事,也就是在酒后一拳将人打昏了过去。武松以为自己打死了人,于是就跑到柴进庄上,躲灾避难了一年有余。

    如果一定要说武二郞在江湖上多么有名,那么,这武二郞在江湖上的传闻,最多也只不过是街头小混混的名,好像跟那英雄好汉的名并不怎么搭得上边。所以,宋江之所以要当面抬举武松,唯一的解释就是,宋江他高看了武松。

    那么,宋江为什么要高看武松呢?各位看官应该还记得,宋江在小说第十八回第一次出场时,小说编写者曾这样介绍过宋江:说宋江这人“有养济万人之度量,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而且“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

    而武松就是宋江开始行走江湖时,除了柴进之外所结识的第二个好汉。所以,宋江才格外地重视武松,对武松不但要讲 些溢美之词,而且还要时时处处地关心开导武松。

    那天,宋江灯下看二郞,那武松果然是条好汉,长得气度非凡,仪表堂堂。小说这样写道: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所以,宋江见了武松这样的一表人才,心中甚是欢喜。不但当夜就留武松在西轩下做一处歇息了,而且还拿出银两,要给武松置办新衣裳。更让武松感动的是,宋江这样做了还不够,还要每天带挈着武松饮酒相陪,时时开导。

    对宋江的这一番情意,武松是铭记在心的。武松与宋江相伴在柴进庄上住了十几天,就想回清河县去看望自己的哥哥武大郞了。于是,宋江就与宋清两人十里相送,把酒作别,把个武松感动得稀里哗啦,当即就拜宋江为兄,从而为小说后文的招安,埋下了伏笔。

    小说写道:宋江他们三人饮了几杯酒,看看红日平西,武松便道:“天色将晚,哥哥不弃武二时,就此受武二四拜,拜为义兄。”宋江听了大喜,武松便纳头拜了四拜。然后,武松就与宋江堕泪而别,宋江和宋清立在酒店门前,直到望武松不见了,方才转身回去。

    这宋江与武松两人的情分,着实是情真意切。“武二郎”,这个看似无比寻常的称呼,却在宋江与武松的心里都激起了别样的涟漪。

    二、“都头武松”

    武松的第二个称呼是“都头武松”。这“都头”的称呼,其实是武松的职务。

    武松因想念自己的哥哥武大郞,于是,就辞别了柴进和宋江,从沧州取路投清河县而来。路过景阳冈时,武松醉酒后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轰动了整个阳谷县。

    阳谷县的知县相公感怀于武松的打虎壮举,当厅赐给武松几杯赏酒和一千贯赏钱。那武松便向知县相公说道:“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

    武松所说的这番话里,包含有两层意思:

    一是,我武松只是托了你知县相公的福荫,所以才侥幸打死了这只老虎。这打虎的功劳,其实应该归功于你知县相公才是。所以,这赏赐我武松是万万不能拿的。

    二是,众位猎户为了捕猎这只老虎,吃了不少的苦头,受了不少的责罚。所以想把这一千贯的赏钱全都分发给那些猎户,以作补偿。不知你知县相公意下如何?

    武松的这番表白,说得既得体又大气。“得体”,是因为武松把这打虎的功劳,全都归功于了知县相公。而自己的功劳,用武松的话来说是“偶然侥幸”而已。武松的这番话语,说得那知县相公着实很受用。“大气”,是因为武松把一千贯的赏钱全都分发给了那些猎户。要知道,这一千贯也就是一千两银子的赏钱,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万元人民币。但是,武松却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全都分发给了那些猎户们。

    那么,武松为什么会对这笔拿自己性命换来的巨额赏钱毫不动心呢?难道他自己很有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武松其实并没有什么钱。当初,武松在清河县时,为了逃命案,就匆匆跑到了柴进庄上,这一待就是一年多,受尽了柴进和庄客们的冷落。所以,武松的手头,应该是没有几个闲钱的。如果一定要说武松有钱,那么,也只有临别时,柴进送与武松的一些银两和宋江送给他的那十两银子而已。

    武松之所以要把赏钱全都分发给那些猎户,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武松看到了这些猎户的不易,非常同情体恤这些猎户,所以他要把自己拿命换来的赏钱,全都分发给这些无亲无故的猎户。

    所以,这阳谷县的知县相公从武松的这番言行中,既看出了武松的英武之气,也看到了武松的忠厚仁德。所以,知县相公当即决定,要参武松做阳谷县的步兵都头。

    小说写道:知县随即唤押司立了文案,当日便参武松做了步兵都头。众上户都来与武松作庆贺喜,连连吃了三五日酒。武松自心中想道:“我本要回清河县去看望哥哥,谁想倒来做了阳谷县都头。”自此上官见爱,乡里闻名。从此,武松就有了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二个称呼“都头武松”。

    作为一个曾经的清河县的街头小混混,现在因为打死了一只大老虎,转眼间就成了阳谷县衙里的步兵都头,武松对自己身份的这一重大转变,还是非常高兴、非常受用的。

    小说第二十七回写道:武松为了给武大郞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然后被刺配孟州牢城。途经十字坡时,武松遇到了卖人肉馒头的张青、孙二娘夫妇。

    张青见武松是个好汉,于是便动问武松的尊姓大名。武松答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张青又问道:“莫不是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武松爽快地答道:“然也!”张青纳头便拜道:“闻名久矣,今日幸得拜识。”

    其实,这个时候,武松的身份早已不是阳谷县的都头,而是刺配孟州牢城的囚徒了。但是,武松仍然自称是“都头武松”。到了孟州牢城,武松与施恩相交,上下都唤武松为“都头”。就连那张都监派人来寻武松时,开口闭口也称武松为“武都头”。

    显然,武松对“都头”这个称呼还是很认可,很受用的。因为,“都头”这个称呼,显示的是武松过往的身份,曾经的荣耀。因为武松的内心,还是十分向往在阳谷县的那份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未完待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