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慢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艺术电影的光照亮平凡生活

在放映前与观众互动组织暖场演出

参加上海电影节导演见面会

2017年在天一广场做放映活动

    作为最为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喜欢看电影的人在宁波不在少数。不同的是,多数人将看电影当作一种消遣,而有些人则将它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例如李问,这个自我介绍为“资深影迷”的80后,就把小众的艺术电影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并且还带出了一帮同好。

    艺术片 让人心生宁静又不平静

    关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电影的问题,李问说自己其实已经不太能记得清了。或许是年幼的时候第一次看到露天电影的时候,就被这种讲述故事的影像震撼了,所以才种下了草;亦或许是更大一些的时候,宁波人的文化生活中多了一种用录像带传播的形式,才因此打开了一个通往新世界的渠道。“当然,对现在的我而言,缘起何时确实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次的过程。”李问说,看电影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最动人的大概是好电影能让人在有限的时间里,体验更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能填充你的精神世界,让灵魂不孤独。

    电影艺术发展至今,衍生出的派系类别也丰富多样,大众皆爱的商业片、高冷小众的文艺片、爆款频出的纪录片……“周围的朋友都觉得我可能更喜欢文艺片,但事实上我个人喜欢的电影类型很多,没有说偏好艺术片、文艺片,不过也正因为接受面广,所以很早就不知不觉接触了小众艺术电影。”李问说,这类影片看上去就像武林秘籍一样晦涩难懂,不过细品之后,就能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平时难以接触到的看世界看人生的角度,也因此能收获很多小惊喜。

    工作之余,现在李问每周大概会看四五部文艺电影,有时候对一个导演或演员感兴趣了,也会搜集所有相关的片子看一遍,有目的地往一个方向深入。“如今获取信息太方便了,用不着自己费力去寻找。很多时候会看一些自媒体的推荐,从一些影展、民间放映会里去找片子看。”

    李问笑称自己因为人生阅历尚浅,看片也不会太“挑食”。“看电影是一种放松、交流的过程,很像一次约会,心情好了氛围适宜,再难懂的片子也会沉下心来看完。有时候心情不好、环境不对,再棒的‘约会对象’也话不投机。所以关键不是挑片子,而是准备好心情。”

    他觉得一部优秀的文艺片给观众带来的感触就是:看的时候让人安静下来,看完又久久不能平静。“举个例子,像顾长卫的《孔雀》、侯孝贤的《童年往事》等等,让我一度沉迷于那个年代。这类电影精于对家庭变迁、青春成长、年轻人与世界的碰撞、时代和时间流逝等的描写,特别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随着故事在缓慢发展的体验。”

    观看艺术片的悲喜插曲

    而在享受电影的过程中,也不断有故事发生。这之中既有幸运的事,例如一次上海影展,李问去影城门口无心插柳地捡了漏,换到一张《燕尾蝶》附加映后见面会的观影券,有幸近距离看到岩井俊二本人,“估计换给我票的人知道后,肠子也悔青了吧。”李问莞尔。不过也有“不幸”的事,同样是一次影展,他开车赶高速连堵路四个多小时杀到剧场,结果临开始被宣布放映取消。

    看了这么多的电影,和很多人认知不同的是,李问觉得文艺片中的爱情片、生活片也有很“萌”或很有意思的。“我记得读大学的时候看过一部爱情片叫《Serendipity》(缘分天注定),印象里这部片子有很多跟缘分有关的桥段,擦肩错过又街角撞见,一张记了名字的钞票竟然也能流转到同一个人身上等此类种种,想谈恋爱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像这类演得好的是文艺片,演砸了的就是肥皂剧了。喜欢“萌”的文艺片可以去看泰国片,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泰国片被引进到国内,也很受欢迎。还有一种日系生活流的电影,也值得推荐。李问最近比较喜欢的一部电影是《小森林》,“说它更像一部美食片也不为过。”

    业余时间组织观影沙龙

    现在,李问给自己身份下了一个新定义:一个白天打工晚上放电影的人——因为爱好,李问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起观影沙龙。

    “网络拉近了大家的距离,找到有共同爱好的人也更方便了。在以前,可以经常互动的渠道少,组成圈子成本高而且时间慢。但是现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崛起,通过人际传播、高效互动,让同好之间的连接更方便更广泛,也因此让整个圈子资源、人脉、渠道都丰富了起来。”

    李问将自己的观影沙龙取名为NIFF,每期的沙龙会根据不同主题电影的内容来做不同的策划。有些互动是映前的,有些是映后的,还有些可以直接在线上群里进行交流。“一般我们会提前一个月盘点下个月的重要影片,做些计划。然后提前邀约嘉宾、定场次、设计制作物料,有时也借鉴宁波各大影院的力量去共同完成。”

    当然,一个人看片和带着一群人看片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其中遇到的困难和变化就会多很多。比如电影临到几小时要开映了,拷贝还在路上;比如突然无缘无故机器故障了,让满场观众等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只能无奈取消。“幸运的是,我们有礼貌而热情的观众,经常能主动帮助我一起进行组织。更有意义的是,现在很多熟悉的观众会在映后留下来跟我聊聊看法,分享心情。”

    这两天,他又在为新一轮的活动忙碌:12月20至26日,百老汇影院将举办香港影展;28日、29日,“FIERST主动放映·宁波站”的活动也将启动,他要为沙龙里的新老朋友策划出有水准的观影沙龙。因为坚持,如今李问和自己的观影沙龙收获了越来越多观众的支持和加油,不少影院、片方也愿意拿出资源支持他把这项公益的活动继续下去。

    “于我而言,唯一的目的是从中收获快乐。它们就在每一次放映结束时观众的掌声里,就在每一条公众号推文的留言和转发里,就在那些我们自己也沉浸在漆黑的影厅里因电影而共鸣的时候。”

    记者 黎莉/文

    被采访者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