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基层书记谈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朵菊花带动一个村的发展

宁海力洋镇海头村党支部书记庄允肖:乡村振兴靠产业 菊海催发富裕花

海头村延长菊花产业链,生产金丝皇菊茶。

菊花盛开季节,每到周末,不少游人前来海头村观赏。

庄允肖

    从八九月份开始,宁海县力洋镇海头村100多亩、120多个品种的菊花精品博览园里,菊花争奇斗艳,游客慕名而来。到了10月10日的海头菊花文化节,常住人口1000多人的海头村一下子涌入五六倍的游客,赏菊采菊品菊,海头村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是海头村党支部书记庄允肖苦心经营多年乐于看到的景象。眼下,他正组织村民搞菊花烘焙加工,生产菊花茶。

    前两天,庄允肖抽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靠党和国家强村富民的好政策,乡村也能发展,但是振兴,还得靠自己,得有自己的产业。”庄允肖说,海头村发展菊花产业不过四五年,刚起步,还有不少困难,但集体收入的增加,村民鼓起来的钱袋子和脸上洋溢的笑容,让他对这条路充满信心。

    村容村貌提升后,

    老庄寻思着搞产业

    庄允肖在海头村已经干了12年。身材精瘦高大,脸庞如刀削一般,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他早些年办过工厂,自从当了村支书,他把工厂停掉了,一门心思放在村里头。

    说起当上书记的头几年,老庄摇摇头摆摆手,似乎有一肚子话要讲,但到了嘴边只憋出几句,“脏乱差,别提它”,“还是说说我们村的菊花”。

    “当书记第一件事是团结班子,依靠党员和村民,利用好政策,让海头村来了个‘改头换面’。村容村貌整洁了,居住环境舒适了,可是村民打工的打工,种地的种地,村集体收入微薄,日子还是照着‘老样子’过。”老庄当时寻思着,得想办法搞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一次没谈拢的合作,

    打开了老庄的思路

    2015年,外地一个牡丹协会的负责人找到老庄,想在海头村大规模种植牡丹。“一榔头敲下去后,人家说不行。养牡丹得有60厘米的厚土,我们的土不行。”老庄说,村里想尽了各种办法,这个事情最后也没谈拢。不过这倒给老庄提供了一个思路——花海经济。

    2015年的宁海,乃至宁波,种花不算啥新奇想法,桃花、梨花、油菜花、薰衣草、郁金香,每到春夏之交,市民到了田野,满眼千红百绿。还有什么花可做文章?老庄思来想去,提出了一点:花期要长。

    按照这个思路,有两个月花期的菊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老庄带着村班子考察了一圈,又到开封取经,最后选定了菊花。

    考察学习回来之后,说干就干。党员带头试种,村民承包种植,村集体兜底收购、统一包装出售。头一年,海头村种了五六亩的菊花苗圃和1万盆的盆景菊花。

    “菊花主要供应天台、三门、宁海、象山这些周边地区,园林造型这块需求量挺大,卖得挺好。”老庄说。

    请来首屈一指的菊花科研团队

    第一年试种就出成效,这给海头村村民打了一剂“强心针”。

    2016年,村民种植菊花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这种形势下,老庄不敢掉以轻心。村、镇两级相关工作人员又到杭州等地考察调研,发现宁波周边没有大型的菊花产业基地,可以适当扩大规模。与此同时,他们还获得了一条重要的信息: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有个团队专门研究菊花,在菊花领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权威。

    老庄找到了这个团队教授的电话,想谈合作,但在自报家门后被拒绝了,“人家说,不可能和一个村搞合作。”老庄没有灰心,不合作是因为不了解,他下决心要请到专家,为此努力了1年多,“隔三差五打电话,逢年过节问候下,有时跑到南京面谈,希望他们过来看看。”

    与此同时,镇里也在帮忙牵线搭桥,找到了在南京工作的一位乡贤,作为中间人,帮忙传递信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8年,海头村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了菊花项目合作协议,打造菊花精品博览园,其中南京农大负责提供丰富优质的菊花品种,指派菊花研发团队中的专家教授前来规划布局、栽培管理,并辅助海头村完成各类菊花产品的生产销售。

    一朵菊花带动一个村的发展

    2015年,海头村试种菊花只有20多个品种,五六亩地。2019年,海头村从南京农大引进了120多个品种的菊花,扩展到100多亩地,建成了菊花精品博览园,总计投资近300万元。

    一年一度的海头菊花文化节,开办到今年已是第四届,新昌移民潘蒙廉到海头村也是第四年了。他曾为移民后的出路愁白头,如今在菊花基地管理菊花。

    “我们两口子帮忙管理村里的菊花基地,一年有三四万元的收入。菊花开的时候,每个周末都来好多人,车子多到停不下。在村口摆摊卖麻糍、芋艿、土豆,一个周末能卖上万元。”潘蒙廉说。

    村民腰包鼓了,村集体也入账渐丰。

    老庄给记者算了笔账,建成菊花精品博览园后,按照购票送花的形式收取门票20元/人,有20多万元的收入;种植了15亩茶用菊——金丝皇菊,通过统一种植、统一烘干、统一包装销售,销售收入预计可达近200万元;再加上鲜切花、菊花盆景的收入,“一朵菊花带动一个村的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鲜切花这块再提升一个档次,做成精品,打响海头菊花鲜切花品牌。通过体验菊花茶制作等方式与胡陈民宿旅游融合,当天采摘菊花放入烘干机,在胡陈休息一晚后就可以自取自制最新鲜的菊花茶,进一步提升海头金丝皇菊的效益。”老庄说,他还打算围绕海头菊花基地,把周边旅游资源整合打包进行专业开发,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徐铭怿 应越 阮星凯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