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梁桥 |
|
惠明桥 |
上次“宁波古桥探幽之三”,我们探访了海曙区的高桥镇,领略了桨声灯影的高桥和老街,其实在距离高桥20多公里的西南方,还有一个可圈可点的洞桥镇。 在这个江南水乡,竟然有各式桥梁100多座,包括千年古桥4座,其中初建于宋朝的百梁桥、初建于唐朝的惠明桥被列入“宁波十佳名桥”,6座桥梁被列为省、区级文保单位。“镇以桥为名,桥以水为本”,桥韵古今,诗画洞桥,是当地的写照。 第一站 百梁桥 百梁桥为廊桥,是浙江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廊桥。记者在现场看到,廊桥宛如一条长龙,横亘在宽达百米的鄞江中游,气魄不凡。 鄞江,古称小溪江或兰江,起自“四明锁钥”的鄞江镇,经过百梁廊桥与奉化江会合后流向三江口。鄞江镇曾是古明州鄮县的县治,管辖慈溪、鄞县、奉化、象山、翁山(定海)5县。 唐神龙元年(705年)在小溪江畔的蕙江村,建造了一座用十多只船连接在一起的“浮梁”,这座活动的浮桥成为古代鄮县与浙南联结的重要通道,但这座“浮梁”在250年之中经常被洪水冲毁。 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在当地人朱文伟、朱用榓父子主持下,建造了一座长达百米、宽7米、高达10米的6墩7孔木梁桥,由于其中6个桥洞中每洞铺架直径50厘米大木14根为梁,中间桥洞用16根木梁,合成百梁,故桥名称“百梁桥”。 桥面用厚栗木板铺成,桥上建瓦顶廊屋27间,廊屋之顶用132根廊柱承托,左右二厢数十条长凳可供旅人歇息,桥廊中间是行人和人力车的通道,在桥上可西眺四明群峰,东望江河阡陌。 百梁廊桥由于廓屋保护了木梁,巨大的石砌桥墩两头制成了尖头船形,因而有效地抗御了上百次的洪水江潮袭击。70年后的南宋绍兴十四年,百梁廊桥被金兵毁,一年后,这座廊桥仍由朱氏后裔朱世弥兄弟和村民按原样重建。后又在元代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5年)和明代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两次重建。进入本世纪以后,由于鄞江下游元贞桥架通,百梁廊桥昔年的“鄞奉通途”,显然失去重要地位,除了桥边的村民外,几乎被人们忘却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座浙东最大的廊桥被列为文物保护,成为研究古代桥梁科技和开发旅游的热点,经过多次修护的百梁廊桥又重新焕发了活力。 第二站 惠明桥 说起惠明桥,历史比百梁桥还要早,是浙东最早的唐代古桥,横跨南塘河,为2孔石墩高拱桥。 惠明桥始建于唐,宋、明两代重修,明正统5年,宁波知府立有 《惠明桥记》碑。该桥全长20.5米,宽29米,桥面两侧各设栏板十四块及望柱十六根。两头桥堍置抱鼓石四只。东堍有踏跺十级,西堍八级。南侧正中栏板上端横额书“惠明桥”正楷大字。 惠明桥,作为古鄮县治通向明州府水陆通道第一桥,至今还留有两个原通航官船的圆形桥孔。这座古桥,虽经宋明两代的修建,但其规模仍保持原有的宏大气派。惠明桥所在的惠明港,又称仲夏港或里龙江,即是唐时通向小江湖和南塘河的咽喉,惠明桥对面河岸原为阻咸泄洪的兰浦堰,桥旁曾有建于唐咸通十三年的天王寺。 该桥做工精细,造型风雅古朴,系鄞州区现存为数不多、且保存完好的古桥梁,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已入选中国交通出版社选编的 《中国石桥》大型图册。 下转B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