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头菜里烤出“冬至大如年”

    剥花生、嗑瓜子、吃甜羹……在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中,大头菜特有的香气一路从“灶根间”飘来,弥漫全屋。伴随而来的,还有“冬至大如年”。

    冬至前夜烤大头菜

    家住东钱湖的潘定花家至今保留了一口大灶。洗净、切块的大头菜一股脑儿倒进铁锅里,差不多有7公斤的样子。

    大头菜是自家种的“洋大头”,最明显的特点是个头大、味道甜。

    除了“洋大头”,菜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还有“本大头”,顾名思义,是本地种的大头菜,个头相对比较小,没那么甜,但香气更浓。

    用大灶烤大头菜,不讲究技术含量,但颇考验耐心。

    拿个小板凳,守在灶膛前,时不时往里添柴。灶膛里的火越烧越旺,灶台上的锅开始“咕咚咕咚”冒泡泡。

    家里不是没有高压锅,坚持用大灶,跟大头菜烤年糕要“焖过夜”的旧俗有关。

    按照宁波人的旧俗,要在冬至前夜烤大头菜,烤熟后焖在锅里。整夜确保灶膛处于温热的状态,直到冬至当天早上仍有火星点点。

    “灶膛不断火,一直‘呼呼’响,寓意一家人来年生活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潘定花说。

    大头菜的“大名”叫芜菁

    大头菜烤年糕的做法其实挺简单:

    大头菜块下锅,烧到用铲戳一戳就能留下一个印,即可把大头菜叶倒进锅;

    待大头菜叶“瘪”下去,就可以加油、酱油、红糖、盐调味;

    再烧一个小时,眼看大头菜块开始熟烂,把切好的年糕丢进去,等年糕变得软糯即可。

    在做大头菜烤年糕的过程中,潘定花一直提醒有个微妙的“节骨眼”值得细细品味——差不多就是年糕下锅前,即便是盖着锅盖,也能闻到锅里的大头菜香气。

    “这个时候的大头菜最香。等到出锅,虽然味道好,但香味却要淡很多。”

    大头菜只是它的“昵称”,实际上它有个“很文艺”的大名叫芜菁。

    在我国历史上,它还曾被唤做葑(《诗经》),须、薞芜(《尔雅》),芥(《诗疏》)等,每一个听起来都挺典雅的。

    “冬至大如年”

    今天才是冬至的“正日子”,可前天下午,潘定花就开始动手做大头菜烤年糕了。

    “焖一夜,等到周六,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回来就可以吃了。”

    在大头菜特有的香气萦绕下,突然对“冬至大如年”这句话有了生动的理解——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下来的。在周朝,人们把冬至看成一年的岁首。《周礼》中还确定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的祭祀仪式,每年到了这一天,君王就会带着三公九卿举行迎岁盛典。因此,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皇帝老倌要送年”的说法。

    “除了大头菜烤年糕,冬至还要吃浆板汤果。”潘定花说。

    “浆板”是宁波人的叫法,它更为人熟悉的大名叫酒酿。取“浆板”之名,是因为在宁波话中,“浆”与“涨”同音,取其财运、福气高涨的好彩头。

    很多宁波人习惯把汤果叫做“圆子”,不仅因为它外形像,而且寄托了团圆、圆满之意。

    记者 石承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