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艘船停泊在宁波的江上。出自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所著的《中国的服饰》(The Costume of China, 1805)一书中的插图。
19世纪50年代中期的宁波,除了要应对太平军进攻的压力之外,还面临着一个更为迫切的危机,那就是葡萄牙人和被清廷招安的广东海盗之间相互争斗的问题。鸦片战争后,水师废弛,海盗的滋扰劫掠愈演愈烈,特别是在闽浙粤三省的沿海一带,无论是对于商船运输还是渔船出海都构成严重的威胁。于是一种护航业务开始兴盛起来,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武装民船凭借其优势炮火威力,为中国的商船和渔船提供航行保护,收取高昂的费用。在浙东的宁波和舟山,驾驶着三桅帆船的葡萄牙人(主要来自澳门以及果阿、马尼拉等地的乌合之众)垄断了这项业务,滥收保护费,牟取暴利。更糟糕的是,护航业务在这群人手中走了样。比如,他们将平民的船只诬为海盗船,横加勒索;将船上的货物说成是赃物,予以瓜分……总之是弊端百出。但是这些葡萄牙人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遇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那便是原先为祸东南海域,后于1851年投诚清廷的布兴有、布良带兄弟二人及其数百部众。在中文史籍里,这些归顺后的海盗被称为“广勇”,可是西方人却依然称他们为“广东海盗”。在成功转型为官兵之后,布兴有部受命剿捕海盗,同时他们也看到了护航所带来的丰厚利益,于是和三桅船上的葡萄牙人争抢业务。当时居住在宁波的丁韪良(W. A. P. Martin),这位日后的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见证了两者间的流血冲突,斥之为“充满血腥味、没有任何高尚行为的戏剧”,是“恶狼们争着要来保护羊群的老掉牙故事”。而玛高温则在1856年的《上海年鉴》中对这场戏剧做了精彩的展现。他先是介绍了双方发生冲突的背景与因由:
文中提到的美国“波瓦坦”号(Powhatan)是蒸汽动力木壳巡洋舰,排水量2415吨。该舰大有来头,它在1854年3月作为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休·佩里(Matthew C. Perry)准将的旗舰,与其他六艘军舰组成舰队,在佩里率领下抵达日本横滨,强迫德川幕府接受开国要求,双方签订《日美和亲条约》。日本人将“波瓦坦”号这样通体漆着防腐的黑色柏油,蒸汽机中燃烧的煤炭散发出滚滚浓烟的近代军舰称之为“黑船”。而在1860年,日本历史上首个向美国派遣的使团也是乘坐“波瓦坦”号抵达旧金山。
玛高温说这艘军舰到宁波是“意外来访”,这是不对的。因为根据时任美国驻宁波代理领事麦嘉缔的回忆录,在葡澳当局派军舰“若望一世”号到达宁波并且炮轰甬城后,麦嘉缔致信当时在上海的美国驻华专员麦莲(Robert M. McLane)请求保护美侨,很快“波瓦坦”号就赶到镇海,威慑葡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