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 “毛衣奶奶”诠释慈善的真正内涵 韩翠菊老人把给贫困地区孩子打毛衣这样的一个善举,坚持了15年,她也成了大家眼里的“毛衣奶奶”。 “毛衣奶奶”以自己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把这份慈善事业越做越大。在社区的帮助下,“韩阿婆工作室”成立,带动更多爱心居民投入到织毛衣、织围巾帮助贫困地区孩子的公益慈善事业当中。 “毛衣奶奶”的事迹,真正诠释了公益慈善的内涵。一些爱心企业和人士一次捐出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慈善资金,这是在做慈善;一些如“毛衣奶奶”一样的普通人,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帮助和温暖别人,同样是在做慈善。 “毛衣奶奶”的善举,有两个最大的亮点。一是把一个善举坚持了15年,公益慈善事业需要这样的坚持,去帮助、温暖更多人,并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二是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一点一滴地践行公益慈善事业。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从事公益慈善事业,这是“毛衣奶奶”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苑广阔 “支教奶奶”: 千里支教,甘当爱心“搬运工” 72岁,正是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的年龄。宁波退休教师周秀芳却选择了远赴贵州、湖南支教,汇聚市民爱心送到贫困山区,并精准帮扶溆浦、延边产业脱贫。 这些年周秀芳获得了很多荣誉,也获得了些奖金,她都用来资助了。5000元的道德模范慰问金,她转手就给了一位山区学生用于治疗眼疾;获评宁波市道德模范的1万元奖金全部捐出来给山里的孩子订制了校服……她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来自爱心人士的一笔笔捐助,却从来没有记录自己的每一笔付出。 “我巴不得是孙悟空,一个跟斗能搬运更多爱心。” 周秀芳的支教故事,不断感化着大家。除了她当年的学生之外,不少宁波人也纷纷伸出了援手,越来越多的人集聚在周秀芳周围,形成了一个爱心团队,她在宁波和溆浦之间搭建了一座“爱心桥”。 支教结对、捐建希望小学、精准扶贫……周秀芳的爱心支教路越走越宽,不断“升温”。截至目前,经周秀芳介绍到宁波企业打工的溆浦山区村民已有近百人,周秀芳及其爱心团队捐建的希望小学已有29所,400多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达3400万元。 “钢琴奶奶”: 让琴声在城市上空响起 莫志蔚是宁波一位退休工程师,今年11月16日,是她80岁生日。她的生日愿望,是在生日前捐10架公共钢琴放在城市公共空间。 莫志蔚捐钢琴的事迹引起轰动,宁波人亲切地称她为“钢琴奶奶”。老人的善举也获得了央视关注,7月28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莫志蔚:让琴声在城市上空响起》为题,报道了她的故事。 目前,莫奶奶的生日愿望已经实现了,10架公共钢琴已全部进入预定放置地点:月湖盛园、宁波图书馆新馆1001pages咖啡厅、东部银泰城一楼、江北音乐港星街坊、银泰百货东门店一楼大堂、北仑读一书店、鼓楼地铁站甬城惠客厅、鄞州万达广场二楼、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宁波书城。就在昨天,莫奶奶捐出的第14架公共钢琴已落地鄞州区行政服务中心。 “这是她的情怀,一个人基于情怀去做有利于公共事业的事情的时候,往往能感动别人。”央视主播评论说,期待公共钢琴能成为宁波街头的一道风景,成为一次集体的回忆…… “送粥奶奶”: 冬日里的一碗热粥暖到心里去 2011年的冬天奇冷无比,家住宁波北仑的陈杏娣推着三轮车,为春运中数千名排队买票者递上一杯杯热气腾腾的白米粥,用一锅粥的温情,驱散冬日寒意。她那灿烂的笑容和温暖的白粥感动了很多人,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送粥奶奶”。北仑新碶街道玉兰社区的居民也纷纷加入“送粥奶奶”的行列,为在寒风中买票的外来务工人员带去温暖。2012年成立了浙江省首个以个人称谓命名的志愿者服务队伍——“送粥奶奶”国际志愿者服务队。 在还没推广网络购票的那些年,据说,已有数千人喝过了“送粥奶奶”的爱心粥。 如今,“送粥奶奶”国际志愿者服务队已有会员400余名,其中外籍会员就有58名。服务队的服务内容从单纯送一碗热粥,发展到文明宣传、生态环保、居家养老、医疗卫生、法律援助、治安巡逻、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服务人群从排队买票的外来务工人员,扩大到区域内的各类人群。 记者 滕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