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华 武汉市公安局1日通报称,日前一些关于“武汉病毒性肺炎”的不实信息在网络流传,公安部门对此进行了调查。目前,8人因散布不实信息,被警方依法处理。 1月2日《南方日报》 类似谣言不止这几起,在公安机关的通报发出后,又有新的谣言出现。比如1月1日有微博账号发帖称,武汉出港航班发现疑似传染病人,并附视频。天河机场迅速组织排查,经多方核实,未发现该帖所称的疑似传染病人乘机,也无视频中出现的航班,因此这也是一个典型的谣言,类似的谣言今后还可能出现。 谣言集中出现,与“武汉病毒性肺炎”的几个特点有关。这事关系到民众的健康,极易调动起恐慌情绪,且春运在即,还会关系到很多人的出行安排。再加上目前尚没有明确病源体的类型,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部分谣言的出现,是多人口口相传不断“创作”的结果。比如,甲看见有救护车呼啸而过,可能会联想到肺炎疫情,两件事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乙听来,可能会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猜想救护车的出现,会不会与肺炎疫情有关呢?丙听到之后,就可能将疑问句变成肯定句,依此类推,再由更多人相传,最终成为谣言,甚至变得有板有眼,让人信以为真。 谣言实质上是一种舆论病毒,有时候,它比真正的病毒更值得警惕。也许,病毒并没有传播的风险,其社会危害很有限,但谣言广泛传播,可以让恐慌情绪随之蔓延,民众的生活可能大受影响,没事也能整出一大堆事来。 为此,民众应该对谣言的产生与传播特点有所了解,进而自觉抵制没有得到证实的信息,既不能参与到谣言的“集体创作”当中,更不可出于好奇等原因传播谣言,上了故意造谣传谣者的圈套。当然,仅靠自觉远不能解决问题,戳破谣言、提升民众辨识能力的最好方式,是对故意造谣传谣者给予打击,尽快消除谣言带来的影响,也让民众看到造谣传谣所付出的代价。 防范谣言,更离不开信息公开。对于事情的进展,不仅要做到有一说一、毫不掩饰,而且要及时、全面、客观、准确地公布信息,如此方能让正确的信息充斥于社会,让谣言失去生存与传播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