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大讲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赢椿:虫子给我创作灵感和素材

    有人说朱赢椿是设计界的“鬼才”,他那么多天马行空的创意和灵感来自哪里?在讲座上,朱赢椿坦承:“我不太喜欢‘鬼才’这个词。我的设计中可能有些出其不意的内容,这是大自然给我的灵性,而不是鬼给我的。”他向大家一一揭秘了《蚁呓》《蜗牛慢吞吞》《设计诗》《虫子书》《虫子旁》《便形鸟》等图书的诞生过程。

    身处“虫的乐园” 他说“会心处不必在远”

    朱赢椿在母校南京师范大学的随园校区有一个工作室。“这是一所百年老校,校园里自然生态很好,200多年前清代文人袁枚的旧宅就在这里。”

    朱赢椿把校园里的一个旧厂房改造成了工作室。把墙涂白,把天井做好,还买来一车土,铺在工作室门前的地上,撒了很多杂草种子,让它们自然生长。虽然地处市区,但这个工作室远看像荒山上的一个老庭院。“我种了青菜,还有油菜花。不除草,不施肥,不打农药。油菜花也不要人伺候,花开得很野、很香,蝴蝶和蜜蜂都来了。”

    除了蝴蝶和蜜蜂,还有蚂蚁搬家、蜗牛散步,朱赢椿甚至还养了两只老母鸡。冬天,工作室外白雪皑皑,“我会在雪地里追寻黄鼠狼、小老鼠、小鸟的足迹。很多人看到我拍的照片,以为我去了很远的地方。其实我在工作室门口就能拍到各种各样的场景。古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就是说我们如果和自然会心,不一定非得去很远的地方。”

    朱赢椿把很多虫子当宠物养。“比如可爱的小甲虫,喜欢翻跟斗、打滚,我会把它装在小盒子里带在身上。它喜欢吃香蕉、西瓜,朋友们聚餐吃饱了,我会把它放出来,让它吃点剩余的水果。”

    “有一次我养的流浪猫抓小甲虫玩,愤怒的小甲虫一气之下逃跑了,我到处找它找不到,就在校园里贴了‘寻虫启事’。”类似的趣事朱赢椿还做过很多。他看到一只苍蝇撞玻璃窗死了,用纸巾盖住苍蝇尸体,拍照发朋友圈请大家给这只苍蝇写挽联,结果有近200人写来;他把枫杨树的种子和连翘花的花瓣组合成一个栩栩如生的“虫子”,拍照逗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虫吗”;受伤的小麻雀死了,他默默地把它埋了,还立了一块“小鸟之墓”……正是在这样看似无用的时光里,他创作出了那些“最美的书”。

    《蚁呓》《蜗牛慢吞吞》…… 书中的大量留白“别有用心”

    朱赢椿把工作室的周围划区域观察,开始做“虫子们”的自然日记,在10年时间里写了10多本关于小动物的书,第一本《蚁呓》讲述了小蚂蚁们丰富而简单的“人生轨迹”。

    为什么创作《蚁呓》?朱赢椿介绍说,有一天,他在校园里看到一个小男孩用棍子捣蚂蚁,妈妈在旁边鼓励孩子用劲,“我说干吗捣蚂蚁?那妈妈解释说孩子怕虫子,用蚂蚁给他练练胆子。这让我很无语。”后来,朱赢椿发现捣蚂蚁的还有其他小朋友,他就觉得有些孩子缺乏生命教育,“我要写一本关于蚂蚁的书。”

    朱赢椿把两只受伤的蚂蚁养在小盒子里,喂它们吃的,观察它们喝水……在《蚁呓》这本书中,朱赢椿以一幅幅图片来叙述小蚂蚁觅食、繁衍、结群、打架的蚁族生活,记录它们寻找、奋斗、迷茫、孤单的种种镜头,以蚁类来映衬人类。翻阅完毕,让人感觉不是蚂蚁的呓语,而是人的轻吟与呼喊。那正是作者想说的,“请不要像对待灰尘那样随意掸去这些蚂蚁,因为它们和我们一样有着尊贵的生命。”

    无论是《蚁呓》,还是之后创作的《蜗牛慢吞吞》,一大特点是书中有大量的留白。这也是朱赢椿的书引起巨大争议的原因之一。比如《蜗牛慢吞吞》的最初10页几乎都是空白,“因为蜗牛慢吞吞,花了10页纸才爬出来。”朱赢椿解释说,“之所以大量留白,也是想让读者看了之后,能在空白处写字或画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事实上,朱赢椿在各地签售的时候,确实有多个家长拿着被孩子“涂得一塌糊涂”的《蜗牛慢吞吞》来签名。“有个妈妈说,我女儿把您的书画得非常脏,很抱歉。我说孩子画了什么呀?她说女儿看到大甲虫摔死后,很难过,她要带着小仙子,拿着魔棒从天而降,要把大甲虫救活……这书被孩子画得越脏,价值就越高,因为孩子的内心情感被激发出来了。”

    用心去“阅读”大自然 那里有灵感有素材还能疗伤

    朱赢椿说,大地之书,也就是自然之书,充满了巨大能量,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应该大量地从自然界吸取营养,“可能大自然不会提高孩子语文课、数学课的分数,但当他成人后,在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可以受益很大。甚至,当我们感到工作‘压力山大’,情绪烦燥的时候,大自然是最好的治愈师。”

    朱赢椿笑称,他去国外交流的时候,会很洋气地说“我的大学叫NAU”,它不需要交学费,没有文凭,它是自然艺术大学,简称NAU。在这个大学里可以阅读、体验、会心,让自然跟自己真正地产生交融。“我所有的设计创意,不是来自哪个大师的案例,也不是源于哪本经典书,而是全部来自日常生活和大自然。自然之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而且,我希望大家在看大自然的时候,不要用脑子!因为用脑子看东西,会太多地沉溺在科学的世界里。我们应该用内心去和大自然碰撞。比如,一只蚂蚁,如果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它是昆虫,有六条腿,甚至可以拿来解剖;可当我们用心去看的时候,你会发现蚂蚁有兄弟姐妹,它也知道疼,它有家。所以说,用心去接触它和用科学去对待它是不一样的。用心观察大自然会启发我们的想象力,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人物名片

    朱赢椿,书籍设计师,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版协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作品多次获评“世界最美的书”“中国最美的书”。策划并设计的图书《不裁》获2007年“世界最美的书”铜奖,创作的图书《蚁呓》获2008年“世界最美的书”特别制作奖,作品《虫子书》获2017年“世界最美的书”银奖。

    1月4日下午,朱赢椿做客宁波图书馆新馆天一讲堂,主讲了《从大地之书到纸质之书》。

    ■朱赢椿荐书:

    一、《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作者:艾温·威·蒂尔(美)

    译者:颜元叔、南木、唐锡如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推荐理由:关于四季,你需要知道的一切都汇聚在这套书中。作者历经15年野外观测,行程7.6万英里,追着四季跑,从天空到群山,从山谷到湿地,从森林到草原,从旷野到城市,涉及上万种生物,用诗意的语言记录四季中生物的生息与前世今生,融汇自然科学、历史社会、环境保护等海量信息。

    二、《虫子旁》

    作者:朱赢椿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作者通过对工作室周围小虫子的长期观察,用文字和摄影、插图的形式来展现微观世界里的传奇故事。这个世界很小,小得足够被我们忽略,但跟我们一样,虫子也有惊心动魄的生活。蚂蚁被一根落下的枯枝砸断了腰肢;蜗牛想在夏日的午后睡一个美美的午觉,却未能如愿;千足虫卡在缝里,即使有一千条腿也无济于事……在虫子的世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块路边的石板或许就是尸横遍野的战场……它们从容认真,它们生生不息。虫子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自己的生活。

    ■讲座预告:

    一、《中国姓氏文化》

    时间:1月11日(周六)14:00

    地点:宁波图书馆新馆一楼报告厅

    主讲人:梅庆生,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文学硕士,著有《宁波文学百年(1908—2008)》等。参与和主持全国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新时期作家与儒家文化精神》、宁波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三江”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宁波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绩效评估》等多项。

    二、《为什么说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辰”》

    时间:1月12日(周日)14:00

    地点:宁波图书馆永丰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吴钩,宋史研究者、专栏作家,近年来致力于宋代社会史、生活史、政法史的研究,主张“重新发现宋朝”。已出版《宋:现代的拂晓时辰》《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等著作,其中《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获评2018年度中国好书。

    本版撰文 记者 俞素梅 摄影 记者 刘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