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1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96岁老教师16年义务编村志 一群有心人甘愿接力当义工

义务编村志的童中人老先生

最新版《雁村志》

    近日,鄞州区塘溪镇童夏家村96岁的退休教师童中人,双手捧着刚刚编印成册的《雁村志》,一边激动地念叨着一连串为编纂村志奉献爱心的人们的名字,一边在村志的扉页题词:“青衫谢忱半张纸。”

    用一生的学识回报家乡

    众多人的助力缘于宁波晚报上一篇题为《编村志是造福子孙的好事情》的报道,该报道2018年1月11日见报后,童中人义务编村志的善举感动了很多人。

    1924年出生的童中人是土生土长的雁村人,他早年毕业于慈溪锦堂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曾在蜜岩小学、樟村中学任教,当过章水区校校长,业余时间为当地编写过《蜜岩村志》《章水区简史》,退休后,童中人回到家乡,自发为童夏家村童氏宗族编写了《孝思堂童氏宗谱》,还参与编纂了《堇山塘溪》,主编了《邹溪庙志》。

    童夏家村由沿溪两个村组成,上为雁村,下为夏家。2003年,童中人应邀编写《雁村志》,于2004年春完成。记者当年采访时看到过这本《雁村志》,只有4万余字,用小楷手写,介绍了雁村民国时期的风土习俗、“文革”时期的生活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以及新世纪新时代的面貌。童中人感觉这本村志还比较粗陋,只适合作为村人内部交流使用。

    近年来村里的巨变促使老人想把村志写得更加完善,2016年,童中人再次执笔,对《雁村志》进行补充。

    自此,童中人经常通宵达旦地伏案疾书,夏天里裹着一身热汗,冬天里冒着透骨寒风,挨家挨户问村史、查村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老人常常乘公交车去镇政府,拄着拐杖奔波在调研的路上。

    2018年12月,新的《雁村志》终于完稿。

    就在成稿后,传来一个喜讯: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童夏家村入列。为此,童中人再次对《雁村志》的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他想把童夏家村如何历经数百年风雨,仍然以原生态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内容写出来。他告诉记者,这本《雁村志》一定要经得起宁波市民的检视。

    把最美的照片献给修志人

    当《雁村志》基本编纂完成后,童中人不禁对村志的配图发了愁。因为11个章节至少需要50幅照片,请专业人士拍摄,费用不菲。很快,童中人义务为家乡编村志急需照片的消息不胫而走,一群热心人开始了义务为《雁村志》配图的志愿行动。

    资深摄影家黄友平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多年拍摄童夏家村的照片中,精选了白岩山组照和《雁村故事》等3张照片;本报记者张海华提供了一张组织学生到童夏家村写生的照片;军转干部石楠松将自己蹲在童夏家村深山拍摄的夜景照片,第一时间上传给了塘溪镇党史工作人员;摄影家张武不仅特意在村口为童中人拍照留念,还将自己拍摄的《千丈岩》《清澈溪流》传给了村妇女主任张波儿。

    参与这场接力行动的,还有摄影爱好者孙碧君、周勇、陈绍余、熊小波、徐凯、朱颖琼等,他们都拿出了自己拍摄的童夏家村最好的风景照。

    2019年11月底,就在《雁村志》即将付印之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专业硕士陈立强紧急受命,对序言、凡例、11个章节和后记,以及村志的编排和版式进行了最后的审定,从而使这本具有史料价值的志书,兼具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村志新增的古村开发章节,童中人曾为没有充实的旅游材料而苦恼。从村里走出去的律师张建辉闻讯后,马上将自己编写了十多年的《雁村游》交给了他。当教育文化板块缺少配图时,村文书夏武将多年拍摄的童夏家村文化礼堂里举行过的结婚典礼、舞龙、写春联等照片,第一时间交给了童中人。

    童中人在后记中还特别提到助其完成村志的其他“义工”:包柱红、戴勤锋、张光明、夏军寅、马宏良、钱毅、黄燕……

    254页的最新版《雁村志》是童中人历时16年精心编纂而成,但它的成书离不开众多爱心人士的义务助力,他们中有摄影家,有党史研究专家,有普通工作人员,有和童中人素不相识的人……大家都表示,自己是因为被感动,才参与了这场爱心行动,与童老师的义举相比,自己的奉献根本不值一提。

    记者 陈晓旻

    通讯员 戴庆来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