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攻坚一线看变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争投 争出创新活力

市民代表说:触摸到了宁波腾飞的脉搏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工作人员向市民代表介绍石墨烯产品。

市民代表参观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轨道交通4号线列车、不会掉链子不用打气的自行车、石墨烯远红外能量房……昨天,记者跟随“攻坚一线看变化”市民寻访团走进“科技争投”参观点——浙江中车电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市智能技术研究院,和市民代表一起见证“科技争投”争出的创新活力。

    今年将有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驶上街头

    1月2日,由国家电投与中车电车联合研发的首台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鄞州区下线。“科技争投”市民寻访小组第一站就来到位于鄞州的中车电车,近距离目睹燃料电池客车的真容。

    “氢燃料电池是今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要做到大功率很难,中车和国家电投合作解决了大功率问题,这是技术优势。”公司副总经理何安清介绍,汽车的前面结构跟传统汽车一样,尾部安装了燃料电池系统的发动机。

    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优点不少,加氢时间仅15分钟,满载续航里程600公里以上,能量转化效率高达53%-55%,是普通内燃机效率的3倍。除了耐力好,这款公交车也非常环保,“吃进”的是氢气,“排放”的只有水。

    在安全性方面,这款新型公交车搭载了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在储氢系统中装配了5只安全报警器,一旦出现泄漏能及时报警。安全远程监控系统还能做到“无死角”监督反馈,可实时监控动力电池系统电压、温度以及整车的运行轨迹数据、驱动系统的数据等。

    “宁波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想不到我们宁波可以制造出这么先进的新能源汽车,这对我市交通智能的发展很有帮助。”今年快80岁的市民代表李学炎看了一辆辆正在组装的新能源汽车,不由发出赞叹。他说,最早的公共汽车是以燃烧木炭为动力的“木炭车”,后来又用汽油作为燃料,这些交通工具都有污染问题,现在氢能源汽车可以做到零污染,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值得期待的是,今年我市将会推出一条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线路,投放20辆左右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除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市民代表还在中车公司参观了即将投用的4号线地铁列车。“非常人性化”是市民代表给4号线地铁列车的评价。列车有专门的应急设备,可以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车厢内保持通风、照明、供电45分钟。

    材料所架起科技到产业的桥梁

    “这么多新奇玩意,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了。”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展厅,市民代表何凤瑛看到台灯、自行车等生活物品,感觉既亲切又陌生:用上了弹性导线的台灯为生活增添了情趣,而不会掉链子、不用打气的自行车为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市民不禁感叹“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2004年,中科院材料所花落宁波,实现了浙江省内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15年来,宁波材料所围绕“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目标,通过补齐人才引进与培养链、强化科研技术链、打造赋能型创业平台,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新材料创新创业发展路径。

    “这个什么价格?”“这个什么时候能大量生产,咱们老百姓也能买得起吗?”在石墨烯创新中心,市民代表近距离感受到了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看着用石墨烯制成的琳琅满目的产品,市民们异常期待,争着尝鲜体验。石墨烯远红外能量房就好比是一间桑拿房,在房子内部装了9块由石墨烯制造的发热板,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消除疲劳的功效。使用了石墨烯材料的镜子不仅可以除雾,还有浴霸的取暖效果。

    据介绍,目前,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引进了高层次人才300多人,组建了50多个创新团队,培养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石墨烯、海洋材料等方面产出了一批重大成果。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我市“科技争投”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全社会研发投入明显增长,2019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同比增长50%。2019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整个GDP的比例接近2.8%。引进大院大所是宁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栽树工程,2018年以来,宁波新引进14家大院大所,其中有11家已经实质性运行。目前,已引进技术的研发团队有73个,科技创新人员688人,已孵化企业25家。

    市民代表说:触摸到了宁波腾飞的脉搏

    集装箱式的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完全满足1A排放标准,甚至够上了Ⅳ类地表水标准,不仅成本很低,还能远程操作……在宁波市智能技术研究院,市民代表看到了已在宁波部分小区应用的乡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模型。

    这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团队在宁波的首个试点项目。2018年11月,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李泽湘教授团队合作共建宁波市智能技术研究院,下设工业工程中心、区域合作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创业加速器,引入产业基金。研究院根据宁波市产业特点,梳理智能制造领域共性技术,进行研究突破和应用推广,同时为宁波提供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智能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看了三个地方,感触很深。”市政协委员李江美说,宁波是院士之乡,但是真正在宁波工作的院士不多,中科院材料所有两位院士,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这些人才是宁波高端技术支撑所在,可以让宁波的产业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个宁波人,我对宁波有很高的期待,今天的走访,让我亲身触摸到了宁波腾飞的脉搏,宁波腾飞指日可待。”李江美说。

    记者 徐文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