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读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15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代表通道”首次开启

杨慧芳代表亮相 谈街道人大工作

杨慧芳接受记者采访。

    本报杭州电(记者 房伟 文/摄) 1月14日早晨6点半刚过,记者就在宁波代表团驻地的餐厅碰到了省人大代表、鄞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慧芳。

    和记者们一样,她要赶在7点半之前到达省人民大会堂并做好准备,在本次省两会首次设立的“代表通道”中亮相,接受全省媒体的现场采访。

    杨慧芳告诉记者,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并和记者们有说有笑地一起坐车前往大会堂。

    上午8时刚过,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前,“代表通道”正式开启,8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代表走上通道,杨慧芳第七位亮相。

    《浙江人大》杂志记者现场提问,去年省人大常委会部署开展了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试点,鄞州作为试点的区县(市)之一进展如何?此外,省人大常委会还制定出台了街道人大工作条例,从基层看会带来哪些利好?

    杨慧芳非常精炼地回答了问题。她说,街道层面没有人民代表大会,也没有本级人大代表,人大监督在街道层面存在一定“盲区”,探索深化这项工作,“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基层的期待,尤其是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意义深远。”

    杨慧芳还介绍了一年多来鄞州区是怎么做的,比如将街道人大工作纳入区人大常委会总体工作安排,听取报告、作出决议、实施任务交办;又如加强人大街道工委建设,对街道预算等进行监督,对群众普遍关注的消防通道堵塞、油烟扰民、物业管理等民生事项进行监督。

    杨慧芳说,经过由点及面的尝试,这些做法被证明在基层是受欢迎的、行得通的,更是可复制、可推广的。

    短短5分钟采访结束后,杨慧芳又被各家媒体团团围住,让她再详细谈谈基层群众参与度如何、感受如何。

    杨慧芳非常认真地告诉记者,街道人大工作条例出台后,街道人大工作有了支撑和保障,开展监督更自信,履职热情更高涨,特别是推动解决民生“关键小事”,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