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下午,慈溪市观海卫镇宁波奥博尔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博尔”)的装配三车间内,上百名新疆籍员工正热火朝天地组装着欧式插线板,流水线上的每一个环节,他们都娴熟地操作着。 这个总共有五六百名员工的公司里,新疆籍少数民族员工有180人左右,他们都来自于阿克陶县玉麦乡。 很难想象,这些员工在初入公司时,连普通话都听不懂,眼下却能流畅地接受记者采访。他们和奥博尔的缘分,已持续13年。 A这家慈溪公司 13年累计招收新疆籍员工5000余人次 2007年,已经成立5年的奥博尔遇到用工紧缺。公司主要从事电源连接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出口欧洲,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当时,董事长王广富接到了一个国外超市的大单,苦于找不到员工时,一家中介公司介绍了新疆阿克陶县玉麦乡的员工。于是,经人社部门牵头,王广富与阿克陶县劳动保障部门签订了“订单劳务”,接收了50名少数民族员工。当地还派遣了一名领队阿依努尔·玉努斯过来,负责做翻译,并教少数民族员工学说普通话。 13年来,奥博尔累计招收新疆籍员工5000余人次。公司还不断创造条件,为少数民族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 B在这里挺好的 有人成为技术熟练工,有人找到另一半 34岁的买合木提·买买提是奥博尔10多年的老员工了,如今他是车间里技术熟练的装配电焊工。他回想起2008年自己刚来时的情景,“我那时候不会说普通话,也不懂技术。现在我的老婆、儿子都在这里,儿子已经上幼儿园。” 买合木提·买买提说,“现在一个月收入有六七千元,我喜欢在这里工作。”他的普通话已说得十分顺溜。 27岁的肉孜·万古丽更是在奥博尔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2008年,她来到奥博尔务工,2012年认识了当时的同事,也就是如今的丈夫。两人在当年结婚后回了玉麦乡,不过没多久又回来了,“公司需要我们,还有这么多老乡,在这里挺好的。” 肉孜·米曼则准备在奥博尔再干几年后返回家乡,“回去后我想开个超市,用这边赚的钱投资,所以我是‘镀金’来了!” C企业受益颇多 不再愁用工荒,员工稳定性也高 从2007年至今,奥博尔已累计招收新疆籍员工5000余人次,累计发放工资1亿多元,使玉麦乡三分之二的村实现脱贫增收,带来经济收益2亿元以上。这些新疆籍员工也让奥博尔受益颇多。 “通过政企合作的模式,由政府统一组织新疆籍员工前来,为我减少了零碎招工的成本。所有的招聘环节都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新疆和慈溪两地政府参与管理,为我们企业解决了不少问题。”王广富说。 另外,新疆籍员工的稳定性比较好。作为一家需要大量员工的公司,奥博尔最怕员工流动率高,“这些新疆籍员工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轻易跳槽,这对我们企业的稳定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我很感激他们。”经过10余年的合作,王广富已对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值得欣喜的是,此前从奥博尔离开的一些新疆籍员工在回到玉麦乡后,也有不错的发展。有人凭借学到的技能和知识,竞选当上了村干部;有人用企业经营理念成功创业,为当地提供岗位,带领更多人脱贫;也有人当上了当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D观海卫成立“民族之家”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奥博尔公司仅仅是慈溪市观海卫镇民族融合的一个缩影。 目前,有37个少数民族近2万人在观海卫镇创业或务工。2019年8年,观海卫镇成立了“民族之家”党群服务中心,让这些少数民族同胞有了更大的“娘家”。 “少数民族群众有困难,中心会尽力帮忙;中心组织活动,他们踊跃参加。中心已成为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幸福家园。”“民族之家”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裘一栋说。 一份“民族之家”党群服务中心2019年活动开展情况的列表,详细记录了一年来53场不同形式的活动,丰富又充实。 位于党群服务中心隔壁的红柳餐厅,于1月2日正式开业,老板麦麦提艾力已在慈溪待了20余年,一开始从事烧烤生意,如今在慈溪开了两家店,年收入超过20万元。麦麦提艾力十分感谢慈溪政府、人民对他的照顾和支持,前不久,他为慈溪的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送去了价值1万余元的水果和1.5万元现金,并表演了新疆舞蹈。他的红柳餐厅还为在观海卫务工的新疆籍人员免费提供馕和奶茶。 记者 朱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