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三江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村年糕香

现在的水磨年糕都用机器制作了。

捏糯米团子。

叠年糕。

忙碌的年糕作坊。

    在宁波城乡,做年糕似乎成了辞旧迎新的标配。年糕在宁波人心里不仅仅是一种食物,也是舌尖上的悠长年味,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

    农历腊月十九,鄞州区横溪镇大岙村原轧米厂的年糕作坊里,雾气伴着阵阵米香弥漫着整个作坊,蒸熟的粉团经过机器的挤压,最后成了一根根洁白如玉的年糕。

    一旁的竹架子上,晾满了热气腾腾的年糕。

    作坊主人任金良在磨房里磨粉,他的妻子接待着前来购买年糕的顾客,儿子任信波则把父亲磨好的粉装入蒸笼……他们请来的村里做年糕的高手,双手不停地揉搓着年糕团。作坊里的所有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一片繁忙的喜气景象。

    任金良做年糕的手艺是父亲传给他的,他父亲原在村里的轧米厂工作。过去,每到年底,村民们都会把浸泡好的新米拿到轧米厂,来加工年糕。后来,任金良的父亲因年纪大了,力不从心,于是就把积累了20多年的做年糕技艺传给了他。

    据任金良介绍,年糕属季节性食品,每年晚稻开镰,新米上市,也就是年糕开始做的时候。做年糕很辛苦,而要做出好的年糕更不容易。进入年糕季后,任金良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先把昨天浸泡在水里的米去水,再把湿米轧成粉,湿粉装入布袋后用压力机把水分压出,然后将米粉再次进行打粉,这样才可以上蒸笼,最后通过机器制成年糕。这其中的每道工序都要把握好分寸,否则会影响年糕的质量。

    做年糕的过程非常艰辛,从凌晨开始劳作,傍晚把机器、布袋清理完,到晚上9点才能休息。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而这样的状态要持续两个多月。

    任金良已做了30年的年糕,去年开始,儿子任信波接过他的接力棒。30岁的任信波笑着说:“我们祖孙三代在大岙做年糕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希望爷爷传下来的技艺不会在我这一代失传。”

    时光流逝,现在做年糕改变了不少环节,手工制作时的“搡”被机器所替代,老灶的炉火改成了蒸气压力锅,但无论用何种方式做年糕,那糯糯的清香和浓浓的乡情依旧温暖。

    年糕像散不去的年味,米香愈浓,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这几天,前来任金良作坊买年糕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一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搡”出了过年的喜悦,也“搡”出了生活的味道。

    记者 胡龙召 文/摄 通讯员 郑拓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