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硬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2月12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束一个工作周期 医生接受14天隔离

听医护人员讲隔离点的故事

    昨天是北仑区宗瑞医院中医科医生周莉被集中隔离的第3天,此前她刚结束14天在由某酒店改造的医学观察点的驻守工作,所以目前还不能回家和双胞胎女儿拥抱。

    其间,在她负责的留观人员中,先后有7人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被送往定点医院治疗。

    这几天,周莉的同事李黎正在另一个医学观察点驻守。李黎到岗的第一天,她和同事两人就接收了150名留观人员。

    结束在观察点工作,却不能回家

    “回望这14天的生活,有阴沉、灰暗的情景,也有明亮、多彩的瞬间。”北仑区宗瑞医院中医科医生周莉在日记本里写下了这段话。作为第一批进驻医学观察点的医生,目前她已经结束第一个工作周期,被安置在另一个观察点隔离观察。顺利的话,11天后她就能回家了。

    在她值守的14天里,观察点接收的留观人员都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2月1日,观察点来了一对父子,这家的女主人已经被确诊,但父子俩的情况看起来很正常。为确保万无一失,医护人员还是对父子进行了咽拭子采集。

    第二天,父亲的体温突然上升到38℃,还出现了胸闷的情况。不久,从疾控部门传来消息,父亲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医护人员立即安排车辆,将他送往医院救治。等他一走,周莉的脑子里开始回放。刚才她和同事们穿的防护服是否到位,有没有暴露的可能,患者经过的区域要重点消毒。

    她突然想到,这位父亲第一天来的时候口罩戴反了。在她的指导下,才佩戴正确。她下意识地多按了几下消毒水,仔细洗手。那几天,她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格外注意,好在没有异常。短短两周,她瘦了5斤。

    现在,她那根紧绷的弦终于松了下来,迎来了工作以来最悠闲的一段“假期”。可是,牵挂并不少。昨天是两个双胞胎女儿上网课的第一天,同为医务人员的爸爸也顾不上,两个9岁的女孩自己摸索着上了第一课。

    上课有没有仔细听?老师讲的都理解了吗?当晚的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周莉的心早就飞回了家。

    尽管如此,她还是牢记这身白大褂所赋予的使命:“隔离结束后,如果疫情防控工作还有需要,我还是会主动报名的。这场仗,我们一定打得赢!”

    隔壁的宝宝哭了 爸爸着急要出来

    周莉结束了一个工作周期,更多的同事们待命上岗。北仑区宗瑞医院急诊科护士李黎就是其中一位。

    昨天早上7点不到,26岁的李黎就起来了。上报完前一天的信息总结,她接到通知:当天将有9位留观人员送过来,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她立即通知同事和其他几位工作人员穿好防护服,做好准备。

    来的是一家三口,他们有过武汉接触史,孩子才8个月大。李黎立即招呼他们戴牢口罩,用消毒液洗手。最关键的是测量体温,暂无异常。在前台做了简单登记后,每人发放一只体温计,李黎先安排他们入住。

    原则上,一个房间只能住一个人。可是宝宝太小,还在喂母乳,所以和妈妈住一间,爸爸在隔壁。李黎给了他们一张情况告知书,上面留有联系电话,有事可以随时询问,但是强调不能串门。

    送他们上楼没多久,李黎的手机就响了,是刚才那位爸爸,语气里透露着焦躁不安:“孩子一直在哭,老婆哄得累了,我能过去帮忙吗?一会儿时间就够了。”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这个要求李黎自然是婉拒了。不过她答应对方,会去替他看看妻儿。

    在被窝里接到任务 一直忙到凌晨3点

    “这几天好多了,刚来的前两天忙得一刻不停。”趁着留观人员还没到,李黎和记者聊了几句。

    2月6日8点半,上完夜班还在被窝的她接到通知,9点就要到达某个医学观察点,参与驻守工作。在此之前,她已经主动报名参与抗“疫”,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紧急。

    她起床后抓了几件衣服往行李箱塞。从医院宿舍赶到办公室,取了些防护用品,就出发了。

    下午1点半,李黎终于有空扒拉几口饭。这时,爸爸打来了电话。她这才想到,家里人还不知道这件事。她嘴里嚼着饭,简单介绍了眼前的工作环境。“爸爸给你点赞!但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听到这句支持的话,李黎笑了,她满口答应。

    当结束全部工作时,已经是次日凌晨3点,她和同事两人共接收了150名留观人员。

    对于一般的留观人员,李黎和同事主要通过电话回访登记体温。一天下来,打电话就要花四五个小时。对于特殊人员,要更加留心。

    前晚,有空闲照镜子的李黎发现,脸上爆了好多痘痘,发朋友圈自嘲“好丑”。可同事亲友却点赞鼓励:最美的白衣天使!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屠聪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