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战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2月2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站岗到帮扶困难户
法院干警与村民结下一段特殊缘分

任达俊一家生活在40平方米的屋子里。通讯员供图

    贵州来宁波的任达俊一家六口,全靠他每月四五千元的工资撑着,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所在的企业尚未复工,他每天都在发愁:手头上的钱还能撑多久。

    前两天,有人敲开了他家的房门,来客是在姜山镇张村庙村进行防疫工作的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刘世宇,任达俊家是他刚结对的困难家庭。

    疫情阻断 一家六口收入来源

    这段疫情下的结对缘分,要从半个月前说起。

    2月6日,85名来自市中院的干警下沉到姜山镇65个村社,驰援一线防疫,刘世宇是其中一员。

    一到张村庙村,他就忙着和村班子讨论防疫部署情况。村里卡口数量多、管理有难度,他自告奋勇,到村里人流量最大的卡口值守。

    2月9日,刘世宇和志愿者一起在村口值守,其中一位是盛发燃具配件厂厂长马振盛。

    “再不复工,有些人就熬不下去了!”马振盛轻叹了口气,他说的是厂里的老伙计——来自贵州的任达俊。

    2013年,任达俊一家从贵州来到宁波,在鄞州区姜山镇上班。家里有4个孩子,大女儿今年13岁,二女儿9岁,小女儿6岁,最小的儿子2岁多。妻子平时就在家照顾孩子,全靠他一双手养家糊口。

    他们在村里租房子,一家六口挤在40平方米的地方。

    “房东知道我们的情况,刚来的时候70多元一个月,这么多年房租没怎么涨过。”任达俊说。

    一个人工作,养活一家六口人,家里的开销捉襟见肘。

    “我一个月工资只有四五千元,家里的日常开销需要3000多元,有时候孩子生个病,开销就更大了。” 他说,小儿子体质差,平均一个月就要上一趟医院。

    虽然日子苦一点,但让他欣慰的是,两个女儿的学习成绩都不错,每年都有奖学金。

    往年,工厂一般在正月初十就开工了,但今年二月初五才能正式复工。

    一次拜访结下缘分

    马振盛随口说起这件事,刘世宇却记在了心里,他马上提出要和这家人结对,资助二女儿的学习所需。

    刘世宇说,他会每学期资助任家二女儿1200元的学习费,用来买些衣服、文具、书籍等。他承诺:“只要有能力,就会一直资助下去,哪怕到孩子上大学。”

    事实上,任达俊一家自从到张村庙村生活,就一直受到村里的帮助。因为住在同一个村,马振盛对任家的情况更了解一些。

    “他本人是个很好的员工,在我厂做搪瓷加工有七八年,干活勤快,常常比别人早到,有时一大早6点就到了,加班时候,也从不叫苦叫累。”这个工种需要熟练工,多年下来,任达俊与其说是员工,不如说更像马振盛的兄弟,“能帮一点是一点”。

    按省有关规定,外来务工人员需要自负一部分养老保险,考虑到任达俊一家实际情况,马厂长主动承担了他的个人部分,让他减少不必要的顾虑。年终发奖金,马厂长也会在给他的红包里多塞点钱,让家人多买点吃穿。

    任家的情况,村民邻居也多多少少有些知道。因为任达俊为人比较好,周边的村民也很照顾他,自己家种的蔬菜、买的零食等会与他分享,力所能及帮助他。张村庙村党支部书记李成曾为任家孩子上学的事多次奔波,尽了很多力;眼见他小女儿今年也要上小学了,马厂长也说会再帮着想想办法。

    “跟他二女儿结对的‘刘指导’更是个热心人。”马振盛说,作为一名退伍转业的干警,刘世宇对村民很亲切,一天下来,很快就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看到许多出来晒太阳的村民没有口罩,刘世宇第二天便拿来了200个托人从俄罗斯买来的口罩。“在任家看到他们家实际情况,‘刘指导’频频鼓励任家二女儿好好读书,争取多拿奖状。”

    “很感谢厂长和‘刘指导’”,任达俊说,来宁波这些年,他不断感受到周边对他家特别是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照顾,“觉得这座城市非常好”。

    记者 薛曹盛 顾嘉懿

    通讯员 牟佳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