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赛飞 看罢张生全的《重返蜀山》,一开始非常明显的,就是一种“蜀道难”的感觉。 这部立足于乡村变革、乡村振兴的长篇小说,几乎涉及到了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现象与问题: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问题、农户利益与村庄利益平衡问题、个人的愿望与时代的要求匹配问题、基层干部的意愿与群众情绪的协调问题…… 从一开始的铜矿开采需要征用土地,引发的一场阻路冲突,到最后移师乡村旅游仍引发村民试图干扰。整个过程里,作为这一方水土的母山蜀山,和生活在其下的村民,经历了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自内而外或自外而内的种种变化。 随意选取其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乡村妇女马月英,她的形象从头到脚都有着各种转变。出场是倒地阻车,甚至抓住干部大喊非礼,言行泼辣,风头无二。转眼发现儿子从大学退学回来,痛哭不已,秒变成被戳中软肋后的弱女子。一方面儿子读书欠钱,为严守清白宁可选择做别人的枪手撒泼阻路,另一方面等候多年的丈夫回来后,却发现同时等来的却是背叛。她再次呼天喊地,为自己的付出也好,一厢情愿也罢,总之半生一地鸡毛,令人同情。最后的马月英,从心底里认同儿子返乡创业,决定冷静结束婚姻,理智与勇敢,又令人敬佩。 仅这一个人物命运,受到了社会与他人包括儿子的影响,也受到自我发现自我选择的影响。总之这一路走来,有原地打转,甚至有退步。但有一点,向上的力量始终是主流,因此尽管喧嚣、纠结,尽管真诚时常被怀疑,理性的声音时常被掩盖,良好的愿望时常换来恶意,最终还是走出泥沼,走出迷雾,得以走向前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最后,便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境界,这也是《重返蜀山》给予人的希望。这“重返”两字,不仅着落在主要人物喜旺——即马月英的儿子,上大学又因情感受挫前途受挫而退学的返乡年轻人身上,还着落在出门打拼致富的喜旺同学邓娟身上。除了村里受过相当教育的年轻人,重返的任务还着落在了来到村里的异乡人——退休的省环保厅副厅长李秉和年轻的女记者施西西身上。 从另一重意义上讲,更着落在土生土长、坚守传统的同时,渴望改变的新生代和老一辈人身上。比如专注种植的喜旺的发小喜龙、原生产队长也是喜旺的爷爷贾队长、衷情于采桑养蚕的黄昌婆等。还有其他对蜀山发展起正向作用,包括有时也起负面作用、但最终起正向作用的那些人。这些人组成了时代洪流里清澈与静默的那部分,主导了最终的流向。 从“蜀道难”开始,《重返蜀山》虽没有让我们抵达理想的目的地;但是其幽默犀利的语言,人物旺盛的斗志、坚韧的意志,以及当地深厚风土人情的传递,已经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痛快和愉悦。 (《重返蜀山》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