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体荟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锦衣之下》有不少篇幅 涉及嘉靖年间浙东抗倭历史

真实历史呢?

▲嘉靖《宁波府志》中的镇城(定海卫城、定海县城)图。

《锦衣之下》剧照

嘉靖《定海县志》浙直开府坊。

    由任嘉伦、谭松韵主演的古装偶像剧《锦衣之下》自播出以来,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与不错的口碑。剧情中,有不少篇幅涉及嘉靖年间浙东抗倭的一段历史。

    眼尖的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看出,该段剧情的历史发生地,不就是明代的镇城定海城,即今天镇海老城吗?剧中角色浙直总督吴守绪、浙直总兵于大勇的原型,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胡宗宪和俞大猷。

    设置“镇城”

    明代的城池原有皇帝所在的都城、布政使所在的省城、知府所在的府城、知县所在的县城四个体系。宣德以来,因为地方和边疆重大突发事件不断,中央开始派遣总督、巡抚(文官)来协调地方三司、统一事权,总兵(武将)来负责征讨。这就又增加了一个城池等级——镇城。总督或巡抚与总兵同驻的城池叫做“镇城”,高于布政使所在的省城。

    出于明朝“御敌于国门”的战略思想,浙直镇城并不在电视剧中所言的杭州,而是镇海。据海防馆工作人员研究,镇海不但是明朝最早设置的沿海镇城,也是第一个因抗倭设置的镇城。

    明代的镇海是遣明使的指定登陆地,也是唯一直通大运河的不冻港。当时,属于县境的舟山群岛被倭寇占据。嘉靖三十六年(1557)底,兼任浙江巡抚的胡宗宪(即剧中吴守绪原型)为彻底消灭倭寇巢穴,改驻镇海。由于浙直总兵在前一年已经由临山卫(今余姚临山)驻镇海,两相“合流”,标志着“浙直镇”正式形成。

    前南京兵部尚书、鄞县人张时彻在嘉靖《宁波府志》中感叹:“望海之镇,自宋已为国家雄图,于今滋重。” 这是因为宋代设在镇海的浙东福建沿海制置司已经集浙东、福建两路(宋代的路相当于后世的省)军事、行政、监察大权于一身;而浙直镇几乎管辖了明朝半壁江山。

    嘉靖三十六年底,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就是胡宗宪(剧中吴守绪)诱捕海寇头子王直之事。

    当时盘踞在舟山群岛的倭寇有三股势力。一股是走私、抢劫为主的倭寇。一股是王直一伙的带路党。一股是原本掌握合法勘合贸易的大内氏。因为一次政变,大内氏与王直勾结,激怒了负责剿灭倭寇的胡宗宪和俞大猷,武力平倭成了明朝唯一的选择。

    明政府前往浙江抗倭,所调兵员数量之多,覆盖面积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受胡宗宪邀请,张时彻也一直在抗倭前线观摩、参与战事。他在《宁波府志·海防书》写道:“召募福建、两广、邳、徐、山东……及苍处等兵不下十万。”加上浙江原本的兵员,已经超过了十万;而九边之首的宣府镇总人数也不过十万左右。以重镇来形容“浙直镇”已经不够了,张时彻在嘉靖《定海县治》中称之为“巨镇”。

    敬献白鹿

    这时,还有一个人在场,那就是胡宗宪的首席幕僚徐渭(剧中改为许为)。没错,就是那位著名的青藤老人,绍兴人士,后期自杀九次而不成的明代著名书画家、戏曲家、文学家。

    随军前来的徐渭写下过《游驱岩二首》《寓穿山感事》等与镇海地名相关的诗。嘉靖三十七年春,他们在招宝山观海远望岑港侦察军情,徐渭还作有《与客登招宝山观海,遂有击楫岑港一窥贼垒之兴,谨和开府胡公之韵奉呈》一首。

    那么,胡公在镇海哪里开府呢?镇海老城有条人民路,其西段原名“双司前”,得名于浙江布政分司、浙江按察分司两衙门之前。乾隆《镇海县志》记载,“时巡抚视师海上驻臬司行署”。臬司行署即按察分司,万历七年之前,浙江督抚一直寄驻在同为监察机构的按察分司。在总督衙门隔一条街的位置,则是浙直总兵府。

    “且地当宁波定海之间”,就在镇海这条不起眼的小路边。徐渭写下了千古名文《代初进白牝鹿表》《代再进白鹿表》两篇。

    据《锦衣之下》设定,这是主角陆绎为吴守绪想的奇招,以此来获得嘉靖帝的信任。而在历史上,陆绎与胡宗宪并无交集,胡宗宪进献白鹿却是真。

    同样是嘉靖三十六年,胡宗宪后台严党赵文华死。严嵩已指望不上,内阁次辅徐阶和自己无交情,眼看胡宗宪的抗倭大计即将毁于一旦。嘉靖三十七年(1558),就在胡宗宪绝望之际,他捕获了两头白鹿,徐渭为胡宗宪代撰《进白牝鹿表》《再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等并献于朝中,受到皇帝的赏识,视为祥物。“上又留心文字,凡俪语奇丽处,皆以御笔点出,别令小臣录为一册”,学士董汾等对徐渭文章大为赏识。胡宗宪因此获得了嘉靖皇帝的支持,保住了地位,继续抗倭大业。

    要知道,胡宗宪之前的三任总督、两任巡抚,不是被言官弹劾走人,就是受严党迫害下台。徐渭与胡宗宪的这一做法虽尽皆阿谀,却不失为一种“曲线救国”的方法。

    岑港大捷

    胡宗宪调集兵力,围剿倭寇巢穴舟山岑港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时任浙直总兵俞大猷、浙直副总兵卢镗、宁绍台参将戚继光等知名武将都参加了这次战斗。

    盘踞岑港的倭寇非常有战斗力,就像电影《荡寇风云》中反映的那样,久久不能攻克。俞大猷、戚继光受言官弹劾,在战役期间一度被夺职。直至嘉靖三十七年十一月,倭寇才被肃清。

    张时彻看到胡宗宪大胜倭寇后,非常高兴,特地在招宝山立《平夷碑》。碑文中也确认当时的镇海是浙江总督的唯一驻地,“公自戊午(嘉靖三十七年)二月视师海上,迄十有一月乃罢,而定海实惟驻节之所。”

    不过,岑港大捷后,也有相当部分的倭寇流窜到闽、广一带。这时,又有言官出来弹劾,对象是胡宗宪,说他“纵贼”。于是,就如《锦衣之下》所反映的,胡宗宪(剧中吴守绪)只能推给俞大猷(剧中于大勇)背锅。

    解救俞大猷的自然不是陆绎,而是他的父亲锦衣卫掌事陆炳(剧中陆廷)。陆炳在嘉靖年间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与皇帝有兄弟之谊,他的母亲是嘉靖帝的奶妈,对嘉靖帝又有救命之恩,年轻时曾经在起火的房子内背出皇帝。

    陆炳权倾朝野,是明朝唯一一个三公兼任三孤的官员。他的官职并非剧中所言的锦衣卫指挥使。指挥使本身只有三品,而陆炳是以太保兼少傅、左都督的官阶掌锦衣卫事。陆炳花钱打通了严世蕃的门路,内阁次辅徐阶也为俞大猷担保,俞才被释放到大同镇戴罪立功。不久,俞大猷又被派去福建抗倭。

    戚继光也因岑港之战弹劾免职。嘉靖三十九年二月,浙江海防重新部署,宁绍台区一分为二,设宁绍参将和台金严参将。戚继光重新被起用,改任台金严参将。

    胡宗宪、俞大猷、卢镗们联合抗倭的这段时间,为全国抗倭大局赢得决定性的胜利,浙直倭患基本平息,倭寇巢穴被灭。这样才有了嘉靖四十二年正月,戚继光以浙福副总兵的身份援闽抗倭之事。

    而镇海作为嘉靖大倭患时期的海防中心,也锻炼了众多抗倭的名臣名将。除了浙福总兵戚继光、广东总兵俞大猷,还有福建巡抚谭纶,他曾任浙江海道(海道衙门位于今宁波中山公园内)。

    为了表达感激之情,镇海军民还在城内及招宝山威远城设立了胡宗宪、俞大猷、卢镗、谭纶等人的生祠,部分至今仍存。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严辉 徐春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