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仁 “疫情拉长了思念的距离。在那些不能见面的日子里,在经历了焦灼、惆怅和思念之后,很多人选择了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写信。”这是《宁波晚报》记者樊卓靖采写的深度报道 《当思念的距离被疫情拉长 你有没有给谁写过信》的开篇词,字里行间传递的温度和力度,扑面而来。在笔者看来,其感人之处贵在“三真”。 真实。这一封封“战疫家书”,有母亲写给儿子的,有孩子写给当医生的父母的,有企业老总写给员工的,有患者写给医护人员的,还有地方领导写给企业“老总”的。信中,有反思和感恩,有牵挂和唠叨,有重视和尊敬,有爱和希望。这些信,角度不同、文采不同、出发点不同,但读来都是那么真实、那么朴实、那么厚实。这是因为,家书的作者们,他们每个人既是这场“战疫”的亲历者,也是这场疫情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他们信中反映的生活场景,心路历程中的点点滴滴,就是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因为真实,所以让人产生共鸣。 真情。“情到深处最感人。”这些家书,篇幅有长有短,但都饱含一个浓浓的“情”字——“做好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措施,我们在家会好好的别担心”,这是一位母亲对在边防系统工作儿子的“唠叨”;“我们一家人站在门口一直望着,直到你的背影被吞没在无尽的黑夜里。家里一下子寂静了下来,只有巡回的秒针不知疲倦地走着,走向新的一年”,这是一位中学女生对奋战在医疗一线父亲的牵挂;“我原谅你不能陪我了”,这是一位四年级“暖男”对从事医务工作家长的谅解;“一定要平安归来”“一定一定保护好自己”,这是一位医学院教授对出征弟子的期待和叮嘱……这一封封家书中,闪烁着仁爱之心,牵挂之情。 真理。“疫情的记忆是苦涩的,但真理的味道是甜的。”在一封封家书中,我们同样看到了真理的力量。“危机如镜照见吾心”“不放任自己在悲观情绪里沉浮,带着朴素的善意与执着的勇气投入到我们的理想和事业中”“不用在意一时的得失和股价的高低,因为我们是一群走远路的人”“虽然我们的力量微小,但是微光可以照亮微光,当所有逆行的微光连在一起,就会汇聚起势不可挡的无穷力量” ……这是几位本土企业家的“思想火花”,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信念、追求、责任和担当;“这场争取生命的战斗,到底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审视日常的生活态度”“过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浸濡哲思、自我净化”,这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学子们的希望和期待,从中我们看到的是思考的理性和光芒。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这场特殊的大考面前,“战疫家书”不过是一个很小的视角,但它为我们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的“众生相”,它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这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