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端课堂不缥缈 提质增效创新多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新学期在线教学成功开局

钟梅老师直播《C语言程序设计进阶》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校园

    3月2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校园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现场只有一位老师。但是,隔着直播屏幕的云端,近百名师生代表在家庄严肃立,共唱国歌。

    这是新学期开课前的一幕。从当天起,学院全面实施在线教学, 1280门课程陆续线上开课, 459位老师线上开讲。

    用好疫情这部“教材”  厚植青年家国情怀

    疫情是场灾难,但也是一部鲜活而深刻的教材,特殊时期的课堂既要讲好 “有字之书”,还要讲好抗疫这部“无字之书”。

    “近代宁波疫情频繁,据文献资料记载,宁波最早成立的时疫防治机构叫‘牛痘局’,通过种痘来防疫。”田永官老师将近代宁波的时疫防治引入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教学方案中,他设计通过回溯中国历史上的防疫史,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当下的疫情。

    同上这门课的刘善文老师,则另辟蹊径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了解父母辈和祖辈的成长经历。“长辈的人生就是一个国家的近现代史在一个家庭里的投影。”刘善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口述家族史的内容,“因为疫情,与长辈相处的时间多了,正好引导学生多跟他们交流。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家族和国家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历史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除了思政教师,其他专业课教师也都积极拿起疫情这部“教材”,纷纷将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开拓课程思政的新路径。新海学院作为培养未来医疗器械领域人才的产业学院,及时开设了呼吸类产品检测流程、微生物实验检测、医用护目镜开发流程等与新冠肺炎直接相关的课程,带领同学们从专业的角度去认识这次疫情,同时思考和体会医疗器械行业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课程翻转不翻车  宝藏老师有绝招

    上午10:20,一段美妙的旋律在《概率统计》课的云端准时响起,提醒同学们第三节课开始了。这是陈军刚老师根据校历上的上下课时间专门设计的铃声小程序。“有了上下课铃声,学生即使在家学习也能保持学习的节奏感,学习休息两不误,返校时无缝衔接校园里的课堂教学。”

    怎样克服网课中面对面交流的缺位,增强云端对学生的黏性?以蒋亚南老师为首的专业教学团队针对网课的不足,引入测试环节提升网课黏性。“我们在《工程图学基础》的教学视频中增加了测试环节,学生即学即做,答对了继续学习下一个知识点,答错了则强制自动返回上一个知识点重新讲解。”该团队的于艳美老师风趣地介绍,“学生学习的时候有点像玩闯关游戏,要不停地打怪升级,而我们老师是幕后大boss,掌控着课程进度。”

    怎样解决网络教学中缺少互动这个痛点?运用直播中的弹幕、连麦,充分提炼社交互动模式的优势,让课堂互动更加有趣。这是《室内设计概论》查波老师的大胆尝试。在36分钟的钉钉直播中, 26名上课学生一共发出了258条弹幕,平均每位学生发了10条消息。这让査老师体验了一把网红主播的感觉。“在网课上,每个同学都敢说话了,感觉很好。”

    对于一些需要教师演示的课程,网课的优点之一在于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操作步骤。赵圣洁老师在《毕业设计指导》课中通过屏幕共享,一边看学生的设计方案图纸,一边交流设计理念,一边直接划出修改点,整个指导过程高效、直观。《C语言程序设计进阶》课的钟梅老师,在直播时一边讲解题目一边进行演算,解题过程一目了然。

    “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大平台,也是体现利用信息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场。”《电子商务》课的袁红清老师认为,应在网络教学中体现作业的价值,充分利用在线机会,设计和指导学生通过在线信息的检索、分析和利用来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

    精心准备  展现高质量教学

    在线教学对授课老师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这些看似层出不穷的巧招、妙招背后,凝结着老师们日夜奋战的心血。抱团取经、集体备课、重新修改课件、反复实战模拟、重新设计考核方式……老师们在疫情面前展现出的高度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支撑起了高质量的教学。

    学院数学物理教学部承担了全院学生的数学和物理课,任务量极重。老师们详细制定所有课程的教学进度计划及学生学习目标,力争让每一名学生对在线学习内容、授课安排与进度以及最终能达到的学习结果有清晰的认识,做到教师教学有的放矢,学生学习有章可循。

    网课怎么考核学生?庞欢老师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重新设计了考核方式。“线上部分,登录+1分,签到 +1分,发帖+1分,被顶为精华帖额外加分。”庞欢老师详细介绍《学年论文》课的考核方式,“在线上提问、讨论、完成小作业都设置了相应的分数。”通过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网课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受疫情影响,台湾教师也同样需要开展云教学,正好我们可以互相学习。”远在台湾的邹亚老师,选择与当地的台湾教师抱团备课。从QQ直播的试播到每位老师作为试验对象进行讲课演习,他们一起练习如何当“主播”,在努力掌握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转型提升。

    因疫情滞留美国的庄佩君老师面对的是名副其实的云端教学,但她对时差带来的身体不适毫不在意。为了保证授课质量,庄老师提前在美国的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与美国当地大学的老师们数次探讨网络教学的多种实现形式,反复实践线上教学。当遇到某项操作功能无法实现时,她虚心向网络“原住民” ——学生学习,在师生共建和教学相长中不断优化网络教学。

    高效运转  教学后援团护航云端课堂

    新学期开端井然有序,良好开局的幕后是一个强大的后援团。1280门线上课程, 459位开课教师,10058名学生, 82724条选课信息……短短三周内要将这些工作全部搬到云端,教务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顶住压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月11日,教务部组织召开学院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网络视频会议,近百人参加会议。为保障线上教学有序开展,线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学院副院长罗思明任组长。全院统一部署,统一协调,目标明确:既要把新学期的课开起来,又要把网课上好,千方百计把疫情对学生学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顺利开课既是命令,更是责任。全院高效运转,开启24小时全天候工作模式。重建课程数据库,逐一调整汇总课程信息,形成每个学生的在线课表;明确所有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方式,协助任课老师与课程平台的对接、资料上传、学生导入;建立数十个教师沟通 QQ群,化身“客服”,接受咨询“轰炸”,随时处理各种问题;保障通知信息准确及时地传达给学生,指导所有学生上线,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顺利在线开课,高质量的教学,云端课堂不缥缈,而是踏踏实实地落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体科院人以另一种形式“奔赴一线”。踏平坎坷成坦途,一艘全新的信息化教育之船也已扬帆起航。

    通讯员 宋超 记者 李臻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