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功花 |
 |
捐赠证书 |
B 发病 2019年4月初,陈功花突发腹痛,胃出血。曾垚垚知道了,要她马上去医院检查,别拖着。 考虑到宁波这边看病有点贵,陈功花决定回江西老家。曾垚垚宽慰她放心回去,病看好了再回来。 江西南昌的医院说是浅表性胃炎,无大碍。陈功花出院后回家休养了一个星期就赶回了余姚。 去年12月初,胃痛又犯了,她到阳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医生说情况不太好,建议去大医院看看。 2020年的春节特别早,曾垚垚得知她的病情,帮她买好了回家的车票,建议她早点回去治疗,春节刚好在家休养,节后就可以回来上班了。 检查结果却是胃癌,病情蛮严重,陈功花感到了世界末日到来般的恐怖。她叮嘱儿子史秉乾,病重的消息别告诉任何人。 C 捐赠 直到2020年春节前夕,曾垚垚多次打电话,才从史秉乾口中得知陈功花的病情,深感震惊。 这时,工人们都已回家过年,曾垚垚也盘算着春节好好休息几天,陪女朋友外出走走。认识女朋友3年多,天天钻在厂里,趁这机会弥补下心里的愧疚。 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每个人的生活。1月21日,宁波首例新冠肺炎确诊,防控措施迅速升级。一时间,口罩、喷雾器、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紧俏奇缺。 1月26日,大年初二,曾垚垚放弃休息,到公司出货存库的防疫物资。短短几天,库存告罄。 2月5日复产开工,他同留在余姚没回去过年的四五个工人通宵达旦,加班生产。 百忙之中,他还惦记着陈功花的病情。2月6日,他往史秉乾的银行卡里打款1万元,给他母亲治病用。 没想到,这笔钱马上就退了回来。史秉乾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母亲当时决意放弃治疗,说不想连累别人,这钱不能收。 曾垚垚并未因此而放弃,每天致电史秉乾,转达对陈功花的问候。两天后,陈功花终于肯跟他通话。 陈功花后来告诉记者,老板话不多,但很真诚,劝她别放弃哪怕一点点的希望。最后,老板说,公司那么多人还等着你回来做饭呢!她感觉特别温暖,眼泪一涌而出,心情也略感轻松,答应住到上海的亲戚家去,去上海治疗。 2月9日,曾垚垚再次将1万元医药费打进史秉乾的卡里,随后又被退回。这次,陈功花说,她知道老板这些年一直在做公益,现在疫情那么重,这钱还是让他捐给那些更需要的一线抗疫人员。 陈功花说得没错。早在2月7日,曾垚垚就已将总价值4万多元的2000只口罩、2000余瓶喷雾消毒剂等物资,捐赠给了阳明街道姚驾桥村,助力当地村民抗击疫情。 2月8日,他再次向该村捐赠矿泉水50箱、桶装泡面50箱、八宝粥50箱、大米30袋、食用油30桶等物资,价值1万多元。 尊重陈功花的意愿,原本就有慈善捐款意向的曾垚垚,2月11日又向余姚市慈善总会阳明街道分会捐赠资金3.05万元。 D 创业 陈功花最欣赏的,就是小伙子的这些善举。5年来,公司一步步发展,她见证了小伙子创业的艰辛,无论多难,小伙子初心没改。 2010年,曾垚垚从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毕业后,跟着朋友到余姚闯荡。他做过模具,干过机修,跑过业务。 2014年,曾垚垚开始单干,做日化品包装的网上业务。30多平方米的民房,100多元的租金,他和3个员工,采购、拉货、拍照、订货、发货…… 2015年,曾垚垚自己做产品,陈功花就是那时候进了他的工厂。说是煮饭做卫生,其实像个救火队员,哪里要人手,她就到哪里帮忙。 一个外地人,白手起家,其中的艰辛,非亲历者难以想象。前几年,常有不明身份的人拿着香烟、茶叶之类的东西,闯进曾垚垚办公室,说你们送人用得上,强迫他买下,价格高得离谱,每次都要七八千上万元。结果呢,香烟是假的,茶叶也是很劣质的那种。 曾垚垚公司的产品,大多出口欧洲和中东等国家。由于时差关系,晚上工作就成了常态。直到现在,他的作息时间还是凌晨三四点睡觉,中午11点起床。 陈功花告诉记者,她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买菜,常常看到老板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创业初期那几年,老板通宵熬夜,睡在办公室是家常便饭。 就在记者采访的那天,办公室房门突然推开,一年轻女子闯进来,啪的一声,把一只精美的小盒子扔在办公桌上,一句话没说,转身摔门而去。 曾垚垚一脸的尴尬:女朋友,耍脾气,小脾气。 记者随后从他女朋友小孙那里得知,复工以来的这段时间,生产很忙,他几乎天天睡办公室。小孙担心他身体,打电话提醒,他总说忙,微信也不回。那天她是生气了,拿着戒指来还给他,今年计划要结婚的。小孙解释说,就是吓吓他,没多久就和好了,她还主动道歉了呢。 小孙是余姚人,她说,3年前刚认识曾垚垚的时候,就是相中他的实诚、肯吃苦、心善。真的,他对自己很苛刻,打工时候的衣服,现在还常常拿出来穿。买新车了,刚来余姚时买的那辆自行车却一直舍不得扔,到近一点的地方去办事或买菜,都踩自行车去,一点也不讲究。但对身边的人,他却很大方。 E 感恩 佳曼日用品公司规模不大,员工的收入却不低。史秉乾说,他们的工资有底薪和提成两部分,提成比同行业的都高,年底还有奖金。一般的员工,都有六七千元的月工资,做得多的,超过万元。 邓松是公司老员工,他告诉记者,很多工人都是老板亲自带出来的,学到了技术,收入也不错,很少有中途跳槽走了的,队伍稳定,公司发展也很快。 曾垚垚出生在九江武宁县的一个小山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读书的时候,家里穷,老师给了他很多照顾,这让他一直很感激。 也许是这段经历,养育了他的善良和感恩。上大学的时候,他在学校成立爱心协会,帮助了很多山区的孩子,那几本大红聘书,现在虽已褪色,可还一直珍藏着。 所以,一路走来,他感恩公司的每位员工,一直记得陈功花的好。这些年,陈功花负责做饭,在工厂角落的空地里种过蔬菜,圈养过鸡鸭,改善员工的生活。公司规模大了,七八十名员工的中晚餐,都是她一个人在张罗。每天早上5点就去买菜,工厂忙不过来,她还帮忙打包、发货…… 陈功花也知道老板是个好人。去年,她把儿子也叫到厂里来打工,不仅为了挣钱,更想让孩子跟着好好学学,学学老板的做人做事。 令曾垚垚宽慰的是,经过他和员工们的劝说鼓励,陈功花现在已走出恐惧,愿意配合医生好好治疗。曾垚垚打算着,等疫情平稳,他就去上海看望陈功花。 记者 程鑫 通讯员 朱剑庆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