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施恩的心思

——武松醉打蒋门神(之一)

    □胡杨

    武松醉打蒋门神,是《水浒》小说中一个很出彩的章节。这一故事后来经过评书、影视剧的再创作,武松那知恩图报、伸张正义的英雄形象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但是,如果细读小说原著,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醉打蒋门神,不但没有给武松的英雄形象加分,反而使武松大大地失了分。我们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首先要从施恩的心思说起。

    武松第一次见到施恩,是在小说第二十八回。

    当时,武松因杀了潘金莲、西门庆,刚从阳谷县刺配到孟州城的安平寨。按照惯例,但凡初到牢城营的配军,都是要先打一百杀威棒的。所以,武松到了牢房之后,还没安顿好,就被三四个军汉带到点视厅里去了。

    那管营相公坐在点视厅上,叫除了武松身上的行枷,说道:“你那囚徒,省得太祖武德皇帝旧制:但凡初到配军,须打一百杀威棒。那兜拕的,背将起来。”

    武松一身的豪气,说道:“都不要你众人闹动,要打便打,也不要兜拕。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也不是好男子!”

    武松这一番话,说得可真是硬气。

    那么,这武松的一百杀威棒,最后打了吗?答案是没有打。而且,武松非但没有挨了这一百杀威棒,从点视厅里回来之后,他的生活待遇反而有了极大的改善。不但餐餐都有酒有肉的,而且连那住的房间也换成全新的了。每天的生活起居,也都有专人伺候。

    这就让武松百思不得其解了。面对武松这个桀骜不驯的新到囚徒,安平寨的管营相公为什么不严加惩治,反而还要以礼厚待呢?这管营相公,唱得又是哪出戏呢?

    其实,问题出在了管营相公的儿子身上。管营相公在点视厅里向武松问话时,有一个年轻人正站在管营相公的身边。那年轻人长得什么模样呢?小说写道:“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纪;白净面皮,三柳髭须;额头上缚着白手帕,身上穿着一领青纱上盖,把一条白绢搭膊络着手。”

    当几个军汉拿起棍来,正要打武松一百杀威棒时,那年轻人就去管营相公的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于是,武松的那一百杀威棒便寄下不打了。

    这个站在管营相公旁边身上带伤的年轻人,就是管营相公的儿子。他的名字叫施恩。那天在点视厅上,施恩一见了武松,就被武松的那一派英雄气概深深地震慑了。看这武松的一身硬气,真不愧是个打虎的英雄。于是,施恩便与管营相公说了几句悄悄话,从而使武松在牢城营里的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因为施恩厚待了武松,于是武松就要去见施恩。那施恩得知之后就从屋里跑了出来,见着武松便拜。

    武松慌忙答礼,说道:“小人是个治下的囚徒,自来未曾拜识尊颜;前日又蒙救了一顿大棒,今又蒙每日好酒好食相待,甚是不当;又没半点儿差遣,正是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施恩答道:“小弟久闻兄长大名,如雷灌耳;只恨云程阻隔,不能够相见。今日幸得兄长到此,正要拜识威颜;只恨无物款待,因此怀羞,不敢相见。”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就要问了,那施恩为什么要如此厚待武松呢?难道他见了武松之后是惺惺相惜?难道他还是打虎英雄的铁杆粉丝?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施恩之所以要如此厚待武松,是自有他个人的小九九的。施恩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利用武松的这对铁拳头来报他的一己之仇,去夺他的一己之利。

    那么,作为有权有势的小管营,施恩平时在孟州城里应该说是吃香喝辣、吆五喝六的,他又有什么仇要报?又有什么利要夺呢?原来,施恩此前仗着自己的拳脚功夫,带着牢城营里的八九十个拼命囚徒,在孟州城东门外的快活林里开了一家酒肉店,每个月都有三二百两银子的进账。可是,这家酒肉店后来却被新来的张团练的亲信蒋门神看上了。施恩不肯相让,于是就被武功高强的蒋门神痛打了一顿,打得施恩两个多月起不得床,至今还疮痕未消。然后,这家酒肉店的店主就不再姓“施”,而改为姓“蒋”了。

    但是,施恩却咽不下这口无穷的怨气。因为蒋门神这一顿打,不但打得他施恩失却了一个旱涝保收的好财源,而且还在孟州城里大大地栽了个跟头,很失了小管营的面子。这让他施恩以后在孟州城里还怎么混日子?所以,他施恩一定要想方设法出了这口无穷的怨气。

    于是,施恩在安平寨的点视厅里一见这个威风凛凛的打虎英雄武松,马上计上心头。施恩想笼络笼络武松,以便借武松的那对拳头,去那蒋门神的手里重新夺得那家酒肉店,重新挣回自己的面子。

    那么,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要说了,这施恩手里明明有着八九十个牢城营里的拼命囚徒,为什么还要请武松来帮忙呢?后来,施恩对武松说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玄机。施恩说道:“本待要起人去和他厮打,他却有张团练那一班儿正军,若是闹将起来,和营中先自折理。”

    原来,这施恩开店动用的是牢城营里的囚徒,做的是见不得阳光的阴暗勾当。所以,如果同张团练、蒋门神他们明的闹将起来,一方面,施恩手下的这些个囚徒肯定不是张团练、蒋门神那帮正规军的对手;另一方面,如果真的闹大了,施恩也知道自己在道理上是站不住脚的,最后肯定会吃不了兜着走的。

    面对那个夺了他的“摇钱树”的蒋门神,施恩是打又打不过,说又说不得,只能眼巴巴地吃了那哑巴亏。所以,施恩要对武松感叹道:“有这一点无穷之恨,不能报得。”

    可是,现在武松的出现让施恩重新看到了希望。因为,施恩觉得,武松是个打虎的英雄,那么他的武功应该是非常了得的。而且武松抛弄那个三五百斤重的石墩时的神力,更把施恩惊得是目瞪口呆。

    小说写道,武松把上半截衣裳脱了下来,拴在腰里,把那个石墩只一抱,就轻轻地抱了起来。然后武松双手一松,那石墩便扑地打下地里有一尺来深。众囚徒见了,尽皆骇然。

    接着,武松再用右手把那石墩提了起来,望空掷了有一丈来高。然后,武松又双手一接,将石墩轻轻地放回原地。待武松做完这一切回过身来时,脸上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

    施恩见了,就一把抱住武松,拜道:“兄长非凡人也!真天神!”然后,施恩就把武松请到自己家里,把自己与蒋门神的恩恩怨怨一五一十地全都告诉了武松。接着,施恩就对武松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久闻兄长是个大丈夫,怎地得兄长与小弟出得这口无穷之怨气,死而瞑目!”

    施恩说的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却很有内容。

    从明里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施恩想要拜托武松,替自己出了这口无穷怨气。只有这样,他施恩才能死而瞑目。但是实际上,施恩却在这句话里藏了个小九九——那就是,施恩既希望武松能帮他重夺了酒肉店,又希望自己能同武松撇清了干系,让人觉得他武松的出现完全是个人行为,与他施恩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那么,施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小九九呢?因为,施恩怕武松万一打不过那蒋门神,那么他施恩还可以有个回旋的余地。毕竟,那个蒋门神的背后还站着一个施恩父子俩都惹不起的张团练。这就是施恩,一个典型的自私自利小人的所作所为。

    武松是个明白人。他当然听出了施恩这句话里的弦外之音。两天后,施恩陪着武松去打蒋门神。按着武松“无三不过望”的要求,武松是一路走一路喝酒,眼看着就要到快活林了,这时,武松、施恩两人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武松问施恩道:“此去快活林,还有多少路?”

    施恩答道:“没多了。你在前面远远地望见那个林子便是。”

    武松就说道:“既是到了,你且在别处等我,我自去寻他。”

    施恩道:“这话最好。小弟自有安身去处。望兄长在意,切不可轻敌。”然后,小说写道:施恩自去了。

    两人在对话中,施恩讲了这样一句话:“这话最好。”正是这句没头没脑的话,一下子就把施恩的心思暴露得一清二楚了。原来,施恩早就等着武松说出“你且在别处等我,我自去寻他”这句话了。于是,我们就好理解接下来所发生的那两件奇怪的事情了。

    那么,接下来发生了哪两件奇怪的事情呢?且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