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海康 |
129家规上企业主动承诺,“延期开工,工资照发,一分不减”;“会员企业开工,每个员工至少可以领到2盒方便面、5个口罩”;30多家规上企业与上百家小微企业结对,开启产业链式复工……在抗疫、复工过程中,鄞州区云龙镇商会频频推出“硬核”举措,这其中凝结了商会会长、宁波鄞州锡青铜带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海康的大量心血。 承诺“延期开工, 工资照发,一分不减”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云龙镇商会的“名气”不会那么大。 早在一个多月前,当假期被一再延长,很多员工在“等不来”的复工中迷茫。云龙镇商会发出号召“延期开工,工资照发,一分不减”,郑海康带头承诺,整个云龙镇129家规上企业积极响应,给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 复工初期,许多企业为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而四处奔波。此时,云龙镇商会已为全镇企业储备了20万只口罩、3吨消毒水、2000副防护镜、1000箱防护手套以及4000箱方便面,并承诺“会员企业只要一开工,每个员工至少可以领到2盒方便面、5个口罩”。 郑海康说,疫情期间,他们前后预定了264万元的口罩,最终只拿到64万元的口罩,“退款退成习惯,最快的一次,5个小时钱就被退回来”。 4000箱方便面是从北仑“抢”回来的。由于前期物资紧缺,卖家只肯分批发货,载重5吨的卡车一口气跑了四天,才把所有方便面运回来。 从云龙到北仑,平时走高速只要半个多小时。非常时期,卡车早上8点从云龙出发,直到深夜12点才回来,因为沿途要经过24个防疫检查卡点。 把员工“借”给遭遇“用工荒”的企业 面对复工后的“用工荒”,云龙镇商会在配合政府开通“复工直通车”的同时,还针对本地企业多是汽配、五金、浇铸、电子企业的特点,提出“员工共享”。 2月底,宁波鄞州铭腾机械配件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贤铭为复产发愁:公司没有大型磨床,配套的代加工厂还没有复工。 郑海康主动提出,免费提供自家厂里的设备帮忙代加工。当时,他的公司也才刚复工,工人们正铆足劲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3月17日,郑海康再次来到鄞州巨建轻钢房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受疫情影响,该公司也遭遇“用工荒”。郑海康从自家企业里派10多名员工无偿支援。 在郑海康的带动下,云龙镇商会32家规上企业与112家小微企业结对,开展产业链式复工。 目前,云龙镇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走在鄞州区各乡镇街道前列。 “身上有一种钉钉子的精神” 沿着云龙镇南丰路走,沿途会经过不少企业,其中就数宁波鄞州锡青铜带制品有限公司最夺人眼球,不是因为公司的大门最大,而是因为公司门口的“疫情检测点”最大、最醒目。 蓝色帐篷和拉链门将整个大门分割成人行通道、小车通道以及货车通道,戴口罩、穿防护服,拿额温枪、登记表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 细节见真章。 “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事情要么不做,既然做了就要做好。”64岁的郑海康这样评价自己,听不出不自谦,但也没有自大。 复工前,郑海康承担了值守云龙镇云莫路卡点的重任。云莫路紧邻冠英村、前徐村、园馋村,通行流量密集,是云龙镇的东大门。 从一开始没有帐篷、没有隔离墩,到后来分出进出通道,搭起简易帐篷,红旗飘飘,“云龙镇东大门疫情检查点”硬是被郑海康打造成了云龙镇“最美东大门”。 设卡期间,一共有200多名志愿者参与值守。其中,有一支24人组成的小分队承担晚上9点到次日6点的夜班任务,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云龙龙舟队的队员。 值夜班的苦差事,这是身为队长的郑海康特地留给他们的,因为他们“年轻,身体好,能扛”。 不过,郑海康也没闲着。半夜12点、凌晨1点、凌晨3点……几乎各个班次轮到值班的队员都见过他的身影。 这对一个年过半百、多年来习惯晚上10点就睡觉的人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既然把任务交给他们,我自然要监督好,不能让他们半夜打瞌睡。”郑海康笑着说,但语气却很认真。 “他身上有一种钉钉子的精神,认准一件事后会全程跟踪,事无巨细,样样都参与。”鄞州区云龙镇党委副书记王飞说。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鲍丹萍 文/摄
|